使心归之于正以践行日用伦常之道。“正心”出自《大学》,与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称“八条目”,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心”以“诚意”为前提。在真诚践行日用伦常之道的过程中,人心不可避免地会因愤怒、恐惧、欢乐、忧患等情感而有所偏邪。因此需要时常修…
平易而简约。“易简”之说出于《周易·系辞上》。《系辞》认为,“乾”“坤”所代表的天地之道平易而简约,因此可以包容万物,又易为人所认识和遵从。后人或以“易简”之道作为对执政者的要求,强调政令应平易、简约,避免对百姓的过度干预。也有学者从修养工夫的角度,强调以“易简”工夫发现、体认自己…
说话、写文章要能简明扼要地表达内心的意思。孔子反对过度追求辞藻华丽,强调文辞只要能确切而简洁地传达出思想感情即可,并倡导“文质彬彬”的审美观念。这一术语后来经过刘勰、韩愈、苏轼等人不断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中国文学追求语言自然凝练、反对过分雕琢的美学旨趣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