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好恶 (

喜好和厌恶。“好恶”是人的两种基本意愿或情感,常与喜、怒、哀、乐等一起被归于“志”或“情”的范畴。相较于其他情感,“好恶”具有更根本的意义。人们通常认为,喜、怒、哀、乐是基于好、恶而呈现的。“好恶”是天生的心理能力,对事物的好恶应有所节制。对人的“好恶”的控制与安顿是礼的一种重要功…

详细

好恶

举一反三 (

列举事物的一个方面则推及其他三个方面。“举一反三”一说出自《论语》,是孔子(前 551—前 479)希望学生能够达成的一种学习的状态。人们要能够通过对某一事物的学习,把握事物所依循的规则,并由此认识那些遵循着相同规则的其他事物。孔子以一个事物的“一隅”与“三隅”来说明这一认识推演的过程,这…

详细

举一反三

亲知 (

亲身获得的知识。“亲知”是墨家提出的一种知识类别,同时也标志着一种认知方式。墨家认为,知识的获取有三种方式,即“亲知”“闻知”“说知”。“亲知”指通过亲身的观察和经历而认知事物,是一种直接的认知方式。

详细

亲知

十二平均律 (

一种音乐定律方法,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个音程相等的半音,任意相邻的两个半音的音程值均为2的12次方根。由明代音乐家朱载堉(1536—1611)最早提出。朱载堉是世界上最先确定十二平均律的学者,他不仅推动中国律学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也在人类乐律史上树立了里程碑。早在周朝,古人就发现了十二律,但是…

详细

十二平均律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