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情兼雅怨 (

诗歌既表达了诗人的怨苦情感,又不违背雅正的审美标准。这是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钟嵘(?—518?)提出的评判诗歌好坏的标准之一。钟嵘从艺术角度评价曹植(192-232)的诗“情兼雅怨”,其意强调诗歌要抒发诗人内心的怨苦,但这种情感的宣泄一定要适度,符合雅正标准。对于“雅怨”的具体解释,则存在不…

详细

情兼雅怨

良史 (

好的史家或史书,即能根据史实,客观记载书写,无所隐讳,信而有征。无论是史家,还是史书,判断其好坏的标准都在于记载历史是否客观真实。这是科学史学的首要条件。

详细

良史

见闻之知 (

由耳、目等感官与外物接触而获得的认识,与“德性之知”相对。张载(1020-1077)最先区分了“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宋儒认为,人对生活世界的认识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实现的。通过目见耳闻所获得的认识,即是“见闻之知”。“见闻之知”是人的认识所不可缺少的。但“见闻之知”不足以穷尽对事物的认…

详细

见闻之知

道问学 (

从事对知识学问的追求。道:循着。“道问学”一说出自《礼记·中庸》,与“尊德性”共同构成了对人的道德修养的要求。《中庸》认为,人的道德的养成,不仅需要发挥天赋的道德本性,还需要后天的不断学习。人们应该在知识学问的讲习中,把握经典所传承的道理,并不断体认这些道理在生活细节上的要求,进…

详细

道问学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