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明德 (

有两种含义:其一,彰显美德;其二,指光明或纯明的德性。“明德”最初是对为政者的一种要求。“德”特指为政者在照顾百姓、任用官吏、施加赏罚等方面的良好品行。“明德”即是在施政中遵循并彰显这些德行。后世用“明德”指称为政者应该具备的显明的品德。而在儒家看来,为政之德是人的内在德性的扩充…

详细

明德

平水韵 (

原为金代刊行的供科举考试用的韵书,是当时及之后文人创作诗歌的用韵依据。因最先刊刻于平水(今山西临汾),故名(一说因刊刻者之一刘渊是江北平水人而得名)。押韵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从上古至隋代,诗歌押韵遵循自然的音韵规律。隋代统一天下,融合南北文化,陆法言(562—?)等人折中南北官话音系,…

详细

平水韵

修德振兵 (

修养德行而整顿军队。“修德”指执政者修养自身的德行,并按照道德的原则施行政事,安顿百姓。“振兵”即整顿军队、提升军力。但“振兵”的目的不在于以强大的武力威胁他人、谋取利益,而是要在道德的规范下,保持足够的武力以维护社会的秩序与百姓的利益,在“修德”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武力。

详细

修德振兵

尚同 (

指是非标准同一于上级统治者。“尚同”是墨家的基本主张之一。墨子(前468 ?— 前376)认为,在没有国家、政治之时,人们会因为是非标准的混乱而导致相互非议、争斗,造成彼此之间的伤害。因此主张立贤能之人为天子及各级官吏, 所有人的言行是非标准皆服从于上级,并最终同一于天子;天子则服从于上天…

详细

尚同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