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中人的精神与外物交融、自由驰骋的构思活动。在这一构思活动中,一方面人的精神感觉和想象投射到客观事物上,使客观事物具有了审美色彩;另一方面,虚无缥缈的精神感觉和想象也借助客观事物得以表达和呈现。“神”与“物”的自由融合,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形成艺术形象,然后经过语言的表现…
指诗人在采取比兴手法的时候,通过类比、描摹事物的形象外貌,摄取事物内在的意蕴和义理,从而将原本不同的事物联系、结合在一起。“拟容”说的是重视“比兴”的具体形象;“取心”说的是摄取事物的精神实质,即重视事物形象所包含的内在意蕴和理趣。合起来的意思是,借助能表达一定意义的事物形象,来寄…
用文学形式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及对统治者的讽刺劝谏。特指《诗经》 中对时政和统治者进行批判和讽喻,表达诗人心中强烈怨愤与不平的诗作。 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中的“怨”是有节制的宣泄,“刺”则是积极意义上的规劝,因此将二者合成一个文学批评术语,肯定这类作品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唐宋以后,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