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受到外界事物的触发,情感在心里激荡,就会用诗歌表现这种情感并用一定的音乐旋律咏唱出来。见于《毛诗序》。这是中国古代关于诗歌起源的一种说法,与《尚书》中的“诗言志”大体接近且一脉相承。在上古时代,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密不可分,“情发于声”体现了上古诗歌的主要特点。到了后来…
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前551—前479)根据鲁国编年史编订加工而成,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间计242年的历史。《春秋》是编年体史书的始祖,故而亦作为编年体史书的通称。《春秋》纪事简短,文字凝练,后世儒者认为它含有“微言大义”,将这种委婉曲折而寓褒贬的…
没有诚,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诚即真实、真诚。儒家认为,它是人和万事万物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或法则,是人和万事万物充分发挥其固有天性或本质属性的过程,是人和万事万物得以存在或完成其自身的终极依据,是人和万事万物达成的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理想境界。单就人世层面来说,犹言若无诚心,则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