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虫书 (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特殊书体。又称“鸟虫书”“鸟虫篆”。是篆书的一种变体。因其形态取象于鸟虫之形,故得名。虫书大多铸造或镌刻在兵器、钟鼎上,如湖北宜昌附近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上面的八字铭文就是鸟虫书。秦朝通行的书体有八种,“虫书”列第四。王莽(前45—公元23)篡位时官方规定的六种书…

详细

虫书

知先行后 (

对“知”“行”关 系 的 一 种 认 识。 程 颐(1033—1107)、朱熹(1130—1200)等人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主张“知先行后”。他们并不否认,对人伦日用之道的体认与践行是相互关联的,二者不可偏废。但若就先后而言,应以“知”为先。“知”是“行”的基础,“行”是在“知”的指导下实现的。只有…

详细

知先行后

谥号 (

追加给死者的称号。追加的对象通常是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等政治、社会地位高的人。追加的称号高度概括死者一生的是非功过,大体分为褒扬性的“美谥”、贬斥性的“恶谥”、同情性的“平谥”三种。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中的重要制度文化。它通过对死者的评价对后人起价值导向作用,以利于政治、社会秩…

详细

谥号

不战而胜 (

不用交战就已战胜敌人。源于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孙武提出,最高明的用兵方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方法有二:其一“伐谋”,挫败敌方的计谋,使敌人无计可施;其二“伐交”,破坏敌方的外交,使敌人孤立无援。由此造成敌必败、我必胜的战略态势,最终迫使敌人屈服。这是一种融政治、军事、外交于一体…

详细

不战而胜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