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不战而胜 (

不用交战就已战胜敌人。源于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孙武提出,最高明的用兵方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方法有二:其一“伐谋”,挫败敌方的计谋,使敌人无计可施;其二“伐交”,破坏敌方的外交,使敌人孤立无援。由此造成敌必败、我必胜的战略态势,最终迫使敌人屈服。这是一种融政治、军事、外交于一体…

详细

不战而胜

哀兵必胜 (

处于危难、悲愤的军队必定取得胜利。“哀”即悲痛、悲愤。这种情绪会使全军上下同仇敌忾,激发出惊人的勇气,而勇气则往往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或先决条件。另一方面,群情激愤的一方是遭受侵凌而奋起反抗的,因而多代表了正义,而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斗志旺盛,所向无敌。它蕴含着注重勇气和正义的…

详细

哀兵必胜

述而不作 (

记述前人之说而不自己创作。“述而不作”一说出自《论语》,是孔子(前551—前479)提出的一种对待前人著作的方式。一方面,“述而不作”体现着记述之人对前人著作的推崇与传承。另一方面,记述之人也可以通过记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众多的文献材料中,记述什么、不记述什么、如何记述,都取决于记述之…

详细

述而不作

推恩 (

推广仁爱之心。“推恩”是孟子(前372?-前289)提出的一项对执政者的要求。孟子认为,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对他者的仁爱之心。但仁爱之心需要不断扩充,才能成就现实的仁德。仁心的扩充是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的。对执政者而言,即是要发挥天生的仁爱之心,将自己对父母、子女的关爱,推及治下的百姓,这即是…

详细

推恩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