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心斋 (

心灵进入完全虚静的状态。出自《庄子·人间世》。书中借由孔子(前551 — 前479)之口向颜回(前521 — 前481)讲解“心斋” 之义。庄子(前369 ?— 前286)认为,耳和心在感知外物时,有彼我、是非之别。而气则虚无恬淡,处于万物之中而不与之分别、冲突。因此应使心变得如气一般虚无,与外物相接触,…

详细

心斋

天理 (

天地万物与人类社会所遵循的普遍法则。宋明儒者认为,“天”的本质意义就是“天理”,并将“天理”作为具有终极意义的最高范畴。“天理”是事物的本体或本原,决定着人与事物的本性,是自然法则与人伦道德的依据。“天理”超越于有形的具体事物,但又包含在每一个具体事物之中。在人性之中,“天理”表现…

详细

天理

沉潜讽诵 (

深入作品的思想内涵并在反复吟诵中领悟其中的精义。“沉潜”,即潜心钻研;“讽诵”,即背诵或朗读。“沉潜讽诵”是宋代大儒朱熹 (1130—1200)提出的品读《诗经》等儒家经典的方法。朱熹认为,阅读《诗经》等经典,必须潜心于其中,深入品味、思考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并反复吟诵,才能真正领悟到经典的主…

详细

沉潜讽诵

兵强而无义者残 (

军力强大而不行正义的国家必定是破坏性的。“义”即道义、正义;“残”即祸害、残害。自古以来,每一个有作为的治理者,无不希望“富国强兵”,但在此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原则,那就是“义”。“义”是中华民族超越一切物质利益的精神崇尚。如果不行正义,强大军力带来的只能是祸害。

详细

兵强而无义者残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