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语出《礼记·檀弓下》。孔子(前551—前479)路过泰山脚下,有位妇女在墓前痛哭,孔子派子路(前542—前480)上前询问,得知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三位亲人皆被老虎咬死,她却因这里没有苛政而不愿离开,故而孔子发出“苛政猛于虎也”的感叹。它从反面批评了苛政对百姓…
虽然有着相同的目标,但所走的道路不同。语出《周易·系辞下》,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指不同学派、不同人对于社会秩序、价值的理解虽然不同,主张的社会治理方法也有差异,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谋求社会的安定、繁荣。其二,指万事万物虽然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但他们都归附或依赖于一个共同…
指与“雅乐”相对的民间通俗音乐。原指春秋战国时期郑、卫地区的音乐,又称“郑卫之音”。较之雅乐的庄重、大气、规范,郑声曲调自由、富于形式变化,歌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孔子(前551—前479)认为这些作品放纵个人情感,思想不够纯正,有损礼乐教化,应该加以排斥。后世学者多以“郑声”指代低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