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坚实的地方而攻击虚弱的地方。“避实击虚”一说出自《孙子》,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提出的一种用兵原则。孙武主张,在战争中应全面准确地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敌人部署薄弱的地方,以自己的优势兵力进行攻击,从而获取战争的胜利。这样一种用兵原则,也被人们应用于各种具有竞争性的…
粮仓充实了,人们才会懂得礼节。出自《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仓廪”是古代储藏米谷的地方或设施。“仓廪实”“衣食足”指粮食储备充足,民众不愁吃穿,代指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非常充足,即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礼节”“荣辱”指社会的礼仪规矩和内心的道…
原指《诗经》没有恒定不变的训诂或解释,后用为文学鉴赏与批评术语,泛指由于时代变化与鉴赏者的思想、阅历、修养等个性差异,对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解释或解读。由汉代大儒董仲舒(前179—前104)提出。“诗无达诂”源于春秋时代的“赋诗言志”,当时的为政者从实际的政治和外交需要出发常常引用《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