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咫尺有万里之势 (

著名的山水画大师在咫尺见方的画幅上可以描画出辽远广阔的景致。这种艺术描绘方式,并不是事无巨细地全部照搬,而是融合了创作者的艺术素养,展现出创作者的心灵与胸襟,对于素材则删繁就简,由约而博,由近而远。“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也用于诗歌批评。这个术语中,最重要的是“势”,体现在诗歌、绘画等…

详细

咫尺有万里之势

不忘百姓之病 (

念念不忘百姓的疾苦。儒家认为,为官理政的目的,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为政者要时时心怀“忧思”,即以百姓的疾苦为忧,想办法使百姓免于疾苦。它体现了儒家“仁政”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仁人志士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宋代范仲淹(989-1052)《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

详细

不忘百姓之病

般若 (

梵文prajñā的音译(或译为“波若”)。意为“智慧”,指能洞见一切事物本性、认识万物真相的最高的智慧。佛教认为,“般若”是超越一切世俗认识的特殊智慧,是觉悟得道、修成佛或菩萨的所有修行方法的指南或根本。然而,这种智慧本身无形无相,不可言说,仅能依赖各种方便法门而有所领悟。

详细

般若

随物赋形 (

原意指水流无常形,随地理形貌或自然物而呈现千变万化的形态。宋代文学家苏轼(1037—1101)用它来形容文艺创作应像水流一样流畅自然而又灵活多变,既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又体现作家自由创作意志,从而达到立意与表现技巧自在圆融,情、景、事、理妙合无间的审美境界。这一术语可能受了道家“上善若水”…

详细

随物赋形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