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修史或治史的人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等三项专长。是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jī,661—721)提出的史学观点。“史才”指史书撰述能力;“史学”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资料;“史识”指分析和评判历史的思想见识。刘知几认为,修史或治史的人必须同时具备这三种能力,其中“史识”最为重要。
有所作为。道家将统治者的为政方式区分为“有为”和“无为”两种。所谓“有为”,是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或世界,不尊重或不顺应万物的本性。“有为”会造成对万物的自然状态的破坏,进而导致秩序的崩坏。因此,道家主张以“无为”来克服“有为”的弊端。而儒家等学派则在积极的意义上,肯定统…
虚静因循的为政方式。“静因之道”出自《管子》,一般被认为代表了黄老学的思想。黄老学继承了老子的“无为”思想,认为君主应避免依凭政治权力去干预百姓的生活,要以虚静的姿态因循百姓自身所固有的法则,使百姓能够按照自然的方式生存、发展。君主对待百姓的这种虚静、因循的方式,就是“静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