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大清明 (

完全清晰透彻的认知状态。由荀子(前313 ?—前238)提出。荀子认为,人通过“心”的作用来认知人伦日用之道。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人心常处于被遮蔽的状态。荀子主张通过“虚壹而静”的方式,来解除“心”的遮蔽,实现对人伦日用之道清晰、透彻的认识。这一认知状态即是“大清明”。

详细

大清明

楷书 (

汉字发展演变中的一种书体。亦称“正书”“真书”“正楷”。为了减少汉隶的波磔流转,端正草书的散漫无则,方便书写和辨识,书家在隶书的基础上更趋简化,横平竖直,逐渐演化出楷书。楷书笔画平整,结体方正,富有法度,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它始自汉末,经魏晋时期的探索,到唐代成熟定型,通用至今…

详细

楷书

道器 (

普遍的规律、原理和有形、具体的事物。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 道”是“形而上”的,无形质的、隐没的;“器”是“形而下”的,有形质的,显现的。前者体现事物的普遍统一性,后者体现事物的特殊多样性。但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前者是对后者的抽象,后者是前者的…

详细

道器

哀景写乐 (

以哀伤的景致描写愉快的情绪。属于情景相衬、对面落笔的描写手法。以乐景写哀伤比较常见,以哀景写快乐却不常见。因此,对“哀景写乐”的理解可以与“乐景写哀”综合起来,它们都是指言情而不直露,借用景物描写抒发情致,情与景互相映衬,彼此交融,作品的审美效果含蓄婉转,别有韵味。

详细

哀景写乐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