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判教 (

指佛教各宗为了消除分歧、树立本派的正宗地位和权威而对佛教各类经典的意义和地位所进行的分类排序。也称“教判”。各宗派的判教不同,一般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将本宗的经典教义视为最高的教法。在印度佛教中已有运用,隋唐时期的各宗均有自己的判教,比如天台(tāi)宗的“五时八教”,将佛陀传法分为…

详细

判教

庸音杂体 (

思想内容平庸、体制风格驳杂的文艺作品。“音”指表达心声的文字, 特指诗句;“体”是根据内容确定的体裁、风格。钟嵘(?—518 ?)之所 以提出这一批评术语,是针对当时有些青年诗人缺乏生活阅历和艺术经验, 仅仅因为喜欢诗或羡慕诗人的风雅形象而写诗,其作品既缺乏真情实感和个人体悟,又没有明确…

详细

庸音杂体

五德终始 (

用五行生克、循环往复交替作用的原理比附并解释历史上王朝兴替和制度变迁的一种学说。由战国思想家邹衍(前 305 ?—前 240)提出。“五德”即金、木、水、火、土“五行”或五种“德性”;“终始”即循环运转,周而复始。邹衍认为,人类历史的变化与天地万物一样,也受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

详细

五德终始

征圣立言 (

依据圣人的经典文章来立论、写作。南朝刘勰(465?—520?或532?)在《文心雕龙·征圣》中论述了圣人文章的特点,认为圣人在认识、反映天地自然之道的基础上,对经典中文章的繁略、隐显都作了恰如其分的处理,突出表现了华(形式优美)实(内容充实)并重的特点。因此,圣人的经典是最好的文章典范。刘…

详细

征圣立言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