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齐物 (

破除事物之间差异与对立的一种认识态度或生活方式。庄子(前369?—前286)在《齐物论》中通过对世界的变化无常的揭示,说明差异与对立的事物之间内在相通。因此在认识层面,应该从世界的相通的本质出发,视万物齐等如一,放弃自我的立场所带来的对事物的分别与好恶。心游离于事物之外,摆脱事物的限制与…

详细

齐物

无为 (

“为”的一种状态。道家以“有为”与“无为”相对。所谓“有为”,一般是指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或世界,不尊重或不顺应万物的本性。“无为”的意义与之相反,包含三个要点:其一,权力通过自我节制的方式遏制自己的干涉欲望;其二,顺应万物或百姓的本性;其三,发挥万物或者百姓的自主性。“无…

详细

无为

法不阿贵 (

法律对一切人平等,对权贵也绝不徇情偏袒。古代法家主张,治理国家应该不分贵贱亲疏,一切依据法律规定而予以奖惩。其主旨强调公正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主张为历代推崇,是“依法治国”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详细

法不阿贵

圆融 (

圆满融通。在佛教典籍中,圆融既指各种事物之间相互融通统摄的本来状态,也指避免偏执任一见地的真理观。如天台(tāi)宗说空、假、中三谛,分疏三个层面的真理,有别于传统的二谛,凸显了不落空有两边、又不离两边的圆融意旨。而华严的“六相圆融”,指出一切事物都有总、别、同、异、成、坏三对看似矛…

详细

圆融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