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明德 (

有两种含义:其一,彰显美德;其二,指光明或纯明的德性。“明德”最初是对为政者的一种要求。“德”特指为政者在照顾百姓、任用官吏、施加赏罚等方面的良好品行。“明德”即是在施政中遵循并彰显这些德行。后世用“明德”指称为政者应该具备的显明的品德。而在儒家看来,为政之德是人的内在德性的扩充…

详细

明德

隔/不隔 (

“隔”诗文抒情写景不够真切自然,情与景若即若离,让读者产生违和、难以代入的阅读感受;“不隔”指诗文写景抒情真切自然,给读者带来宛如亲见亲历的审美感受。由王国维(1877—1927)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它传承了古代文艺家以自然为美、注重阅读感受的理念,也受到西方艺术直觉论的影响。直觉关乎…

详细

隔/不隔

轮回 (

一切众生在生死交替中如车轮转动不停。“轮回”思想假设灵魂不随肉体的坏灭而消灭,因而会在死生交替中反复受身、无有始终。在佛教产生之前的印度,轮回已是一种流行观念。由于轮回个体必须被动消受前世行为的后果,轮回被普遍认为是痛苦的。佛教思想的基本理路,就是将这种循环往复的生命过程理解为因…

详细

轮回

文质 (

人或事物的表现与实质。“质”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实质内容、意义,“文”则指表现出的形式、样态。儒家常用“文质”来指称“礼”的表现与实质。外在的“文”应以“质”为基础,背离基础而追求形式会导致虚饰浮华。同时,“文”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在的“质”需要通过“文”来获得呈现。“质”和“文”应…

详细

文质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