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发展演变中的一种书体。按发展历程可分为草隶、章草、今草、狂草等阶段。它始于汉代,主要是为了书写便捷,提高效率,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后书家损益笔法,逐渐发展为章草。传至汉末,相传张芝(?—约192?)摆脱了章草中所保留的隶书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牵连相通,并省减偏旁、相互假借,形成为…
牺牲生命以成就仁德。由孔子(前551—前479)提出。孔子提出此说,并不意味着不珍视人的生命,只是认为在保全生命之外,人应当有更高的追求,也即是成就仁德。对于有志于仁或已成就仁德的人来说,当保全生命与成就仁德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不惜牺牲生命以成就仁德。
可见而不具有形体的物象或图形。“象”大致包含四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指“道”的某种显现形态。老子将“道”描述为“无物之象”,也称为“大象”。其二,指事物的某种显现形态。“象”的具体化或固定化程度要低于有形之物。常指“天象”,即日月星辰的运行、风雷云雨的施降。“天象”与“地形”相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