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悲悯 (

慈悲怜悯。即哀人之哀,痛人之痛。它是佛教“慈悲”与儒家“恻隐”思想的融合。“悲”即“慈悲”,佛教认为,给予众生安乐为“慈”,拔除众生痛苦为“悲”;“悯”即怜悯,与“恻隐”义近,意思是对他人的不幸由衷同情,不忍漠视。合在一起,指对他人或世人的痛苦或灾难感同身受,力图把他人从痛苦或灾难…

详细

悲悯

沉郁 (

指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含蓄深沉、意蕴丰富深厚的艺术风格。以杜甫(712—770)为代表的古代诗人,关注国家大事,忧心民生艰难,苦思国家兴衰存亡之理而难通,求索安邦济民之策而不得,反映在作品中就表现为情志含蓄深沉、思想丰富深厚。其作品常常一唱三叹,结构、节奏、音调等抑扬起伏,给予读者以…

详细

沉郁

万物一体 (

人与万物是一个整体。古人认为,人与万物都是天地生成的,虽然有类别之分,但终究遵循同一根本原理,有着根本的共通性或一致性,就像一个人身体的各个部分一样;人对此须予体认,方不失为万物之灵。宋明儒者以此重新诠释“仁”的概念,今人又由此开掘生态文明的思想。这一思想和“民胞物与”一样,超越了…

详细

万物一体

大体/小体 (

孟子(前372?—前289)对心与感觉器官的称谓,用于对大人与小人的区分。耳、目等感觉器官为“小体”,耳目之官不具备思考与辨别的能力,因此在与外物的接触中易受外物牵引。人如果仅仅依循于“小体”,则会陷于物欲,是为小人。心为“大体”,心天生具有思考与辨别的能力。人如果能够确立“大体”的主导…

详细

大体/小体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