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自铸伟辞 (

指艺术天才精心打磨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独创出垂范后世的奇伟作品。这是南朝刘勰(465?—520?或532?)在《文心雕龙·辨骚》中对屈原(前340?—前278?)开创的楚辞体作品的由衷赞叹和最高评价。刘勰强调宗经,也提倡通变,指出文学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当不断创新。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作品就…

详细

自铸伟辞

光英朗练 (

光彩闪耀于凝练明了的文字之间。初唐文学家陈子昂(659—700)认为文字凝练明了即可使文章光彩闪耀,因此他极力反对过度铺陈和反复修饰。他认为过度铺陈和反复修饰会淹没兴寄,而主旨不突出就不可能显出文章的风骨。这与他推崇建安文学与正始之音,强调兴寄、风骨的观点是一致的,表明他倡导刚健明朗之美…

详细

光英朗练

仁者自爱 (

有仁德的人珍爱自己。这是孔子(前551—前479)的学生颜回(前521—前481)提出的命题,为“仁者爱人”提供了主体性原点。依照儒家的逻辑,仁者必“自爱”,而后推己及人,达到“爱人”,也因此必然赢得他人的爱,形成人我之间爱的循环。此外,古来提倡“自爱”者不少,未必限于儒家,其意不是要人自私…

详细

仁者自爱

前识 (

提前获得的认识。“前识”一词出于《老子》,指在众人认识之前即已获得的优越于常识的认知。拥有“前识”之人往往自认为有先见之明。但在道家看来,“前识”只是个人的某种偏狭认识,并不能揭示事物真实的自然状态。如果统治者依据这样的“前识”来治理国家,则会造成对百姓的伤害,导致国家的混乱。 …

详细

前识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