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是“中国”与“华夏”复合的简称。“华”同“花”,喻指文化灿烂。华夏的先民建国于黄河中下游,自认为居天下之中央,且又文化发达,所以称“中华”。随着华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不断扩张,凡所统辖之地,皆称中华。在近现代历史中,“中华”成为指称中国、中国人及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
主要含义有二:其一,指古代帝王登上泰山,祭拜天地以报告成功、感谢天降祥瑞,同时刻石记功、向天下宣示受命于天的一种大典。其中在泰山顶上筑土为坛行祭天礼叫“封”,在梁父(fǔ)或云云等小山上辟除场地行祭地礼叫“禅”。传说中三皇五帝、禹、汤、周武王(?— 前1043)等都举行了封禅,秦以后只…
离去的总会返回。“无往不复”一说出自《周易·泰卦》九三爻的爻辞。“往复”本指行程上的离去与返回,也引申在抽象的意义上指称事物或事物状态的消失与重现。从卦象上来说,泰卦乾下坤上,乾象征天,坤象征地。九三爻正处于乾坤相交之处,也即是处于事物即将发生变化的临界点。乾虽初始在下,必复归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