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获得的认识。“前识”一词出于《老子》,指在众人认识之前即已获得的优越于常识的认知。拥有“前识”之人往往自认为有先见之明。但在道家看来,“前识”只是个人的某种偏狭认识,并不能揭示事物真实的自然状态。如果统治者依据这样的“前识”来治理国家,则会造成对百姓的伤害,导致国家的混乱。 …
事物到达某一极端必然会向其反面转化。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事物的属性或状态总会在一定情况下向与自身相反的对立面转化。北宋的程颐(1033—1107)则对这一事物变化的规则做出了更细致的描述,提出了“物极必反”之说。“物极必反”揭示的是事物在属性或状态上发展到极端时的变化趋向。事物在极端状态下,…
不过度作为而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治”指国家治理达到良好状态;“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在道家那里,其要义在于顺其自然,即治国者充分尊重治理对象(民众)自身的禀性、状态和趋向,不过分干预民众的生活,使之遵循人自身固有的本性、意愿和逻辑,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以无为而达到无不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