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虽然新冠病毒的原始宿主与蝙蝠不无关系,然而蝙蝠何罪?
如果追溯 “ 蝙蝠”二字,由于在 汉字中谐音通"遍福”,即”遍地是福”,可表祈福纳吉之意。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如果要选一个应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的的话, 蝙蝠一定是少不了的 。
故宫博物院藏的金镶宝石蝙蝠簪
提起蝙蝠,人们往往嗤之以鼻。这种似兽似鸟的动物,习于夜间活动。在民间故事中,也多是充当“骑墙派”的典型。然而,在中国吉祥崇尚习俗中,因其谐音,却是“福”的象征,堪称是中国祈福第一吉祥物。蝙蝠是哺乳纲,冀手目动物的通称。对于这种形体奇特的动物,中国民间俗传是老鼠吃盐变成的,这是一种误说。蝙蝠和老鼠并没有分类学上的亲缘关系,只不过其外形有某种相似而已。古人也以鼠称呼蝙蝠,叫做“天鼠”、“飞鼠”或“仙鼠”。由于蝙蝠会飞,多在夜间行动,也有“夜燕”别名,但比较正式的名称是“伏冀”。《本草纲目》引唐人苏恭之语;“伏冀者,以其昼伏有翼也。”
对于这样一种神秘物种,古人对其形象的最早记录却可追溯至新时器时期红山文化的玉蝙蝠。此后在商代、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可见到带有蝙蝠纹饰的器物。其中在我国出土的西汉蝙蝠形柿蒂座连弧纹镜,其柿蒂构成蝙蝠形,旁有镌刻的铭文“长相思,毋相忘,常富贵,乐未央”。显然,这里的“蝙蝠”是富贵之“富”的谐音与形象化。这一时期的蝙蝠形纹饰造型基本把握了对象的基本特征,具有直观性的特点,用剪影式、单纯化的形象来表现生命的姿态。纹样既写实又夸张,单纯洗练、粗放古朴,不视细节修饰,也没有个性表达,表现的是异常简洁单纯的粗轮廓粗线条的整体形象。是一种粗轮廓的写实,不拘泥于细节,构成一种古拙的风格,呈现出中华本土的艺术审美传统。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作为象征“福”的吉祥物,蝙蝠在明代已经普遍流行,清代带有蝙蝠形象的各种祥图案更是屡见不鲜。例如:几个童子抓蝙蝠往坛子里装,构成“纳福迎祥”图案,二只蝙蝠称“双福”,五只蝙蝠组成“五福捧寿”、“五福和合”、“五福临门”、“五福长庆”、“平安五福自天来”等五福系列。更多的是与其它吉祥物配合,演绎出“福寿如意”、“福山寿海”、“福分无疆”、“福缘善庆”、“翘盼福音”、“引福入堂”、“多福多寿多贵子”等众多的流行图案,不胜枚举。如果在中国传统的吉祥物中选一个应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的话,非“蝠”莫属。
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蝙蝠”纹饰在陶瓷、漆器、服饰、家具、文房等生活用品中随处可见,它们或是以矾红彩绘就“红蝠”,寓意“洪福齐天”;或是与“寿桃”相结合,寓意“福寿双全”;或是与牡丹、蝴蝶相结合,寓意“富贵万寿”;或是五蝠围绕一个“寿”字,寓意“五蝠捧寿”……其变化之丰富、应用之广泛前所未有、令人惊叹。
一、“洪福齐天”
红彩蝙蝠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吉祥纹饰之一,因“红蝠”谐音“洪福”,故清代瓷器多以红色蝙蝠纹寓意“洪福齐天”。
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葫芦瓶
葫芦形瓶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传统造型,葫芦的多籽与缠绕的藤蔓被人类赋予多子多孙和延绵不断繁衍的含义。葫芦也是道教的圣物,既是通往仙境的法物,也是存放金丹的容器。
此瓶呈宝葫芦形,小口,短颈,上腹较小,下腹较大。束腰。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壁松石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装饰。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留白,矾红彩单方栏内署矾红彩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瓶上的“红蝠”与“洪福”谐音,寓意“洪福齐天”。
从器型看,此瓶造型饱满端庄,无论是纹样还是造型均反映了乾隆时期对“福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二、“天赐五福”
《尚书·洪范》中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是古代中国人对人生幸福追求的目标。故宫博物院藏的取“天赐五福”吉祥寓意的工艺精品有很多,其中黄杨木嵌金蝠珠石如意艳丽奇巧,令人爱不释手;青花桃蝠纹橄榄式瓶则于清秀中显露出古朴刚劲之风。
黄杨木嵌金蝠珠石如意
《晋书》记载: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有:“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之句。可见晋唐时代,我国已有如意。当时如意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搔痒。
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今天已少见。如意的品类有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康熙年间,如意大量出现在皇宫。溥仪时期,如意仍是皇帝与后妃们的把玩之物,寝殿中、宝座旁随处可见,取吉祥、顺心之蕴义,甚至皇帝还以如意赏赐亲近的王公大臣。
此如意是雕镂点嵌相结合的一件作品,通体鹅黄色。如意柄镂雕作缠绕的枝干状,奇巧玲珑,如不事刀工天然而成。在如意首上嵌有粉碧玺花、碧玉叶、白玉果的桃枝,愈增其富丽。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花枝间点缀着5只金蝙蝠,蝙蝠或以红宝石作身,或以大珍珠为体,金翅之上还嵌有小红宝石。寓“天赐五福”之意。此物艳丽奇巧,令人爱不释手。
三、“五蝠捧寿”
红雕漆“五蝠捧寿”鼻烟壶
所谓雕漆,是在已经制好的木胎上层层涂漆,达到一定厚度后,雕刻出具有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之效果的花纹。由于必须在每层漆晾干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继续髹涂,而乾隆朝的每件雕漆作品至少要涂50层,因此,其制作周期较之瓷器或玉器要长很多,成品数量相对较少。
这件雕漆鼻烟壶应是在乾隆年间由清宫造办处画样后交苏州织造成做的。鼻烟壶侈口,丰肩,扁腹微鼓,平底,圈足极矮。内为铜胎,颈、腹部雕红漆“卍”字锦地五蝠捧寿纹,无款。附银莲瓣纹嵌碧玺盖,盖下连象牙匙。口、足鎏金。刀法快利,纹饰精细纤巧,具有乾隆朝雕漆的显著特点。围绕图案化寿字的5只蝙蝠一律采用俯视构图,尽管设计略显呆板,但类似的纹样在其它材质的官造器物上比较常见,可以视作一种典型的宫廷风格。
四、“福寿双全”
画珐琅桃蝠纹瓶
瓶侈口,细颈,鼓腹,圈足,口、足边镀金。通体以白色珐琅釉为地,彩绘古树桃实、寿石翠竹、流云蝙蝠等。足内白色珐琅釉地,宝蓝色双线方框内楷书“康熙御制”四字款。桃蝠纹寓意福寿吉祥。此瓶画面清新艳丽,风格写实,绘制精湛,用笔工整而又不失洒脱大方,彻底改变了早期画珐琅器釉料施用浓厚、釉色灰涩、气泡密集等工艺上的不足,是康熙晚期画珐琅工艺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
五、“寿山福海”
端石寿山福海纹砚
砚以端石制,石质细腻,色黝紫,坚润如旧坑端石。椭圆形砚式,砚堂宽阔,砚池处雕饰蝙蝠云纹,5只展翅的蝙蝠错落有致,寓五福之吉意。砚边周饰云纹。砚背面雕刻海水仙山图,意寓寿山福海之祥瑞。
此砚雕工圆润,石质精良,随形配有紫檀木盒,为宫廷造办处砚作所制。
此外,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还有很多取“蝠”之吉祥寓意的工艺精品。如金镶宝石蝙蝠簪、青玉凤蝠纹如意、白玉五蝠捧寿带扣、栽绒金地蓝色团蝠纹毯、红木云蝠纹翘头案、黑漆描金五蝠云纹靠背椅、黑漆描金莲蝠纹宝座式笔架……涉及领域之广、院藏精品之多,绝非三言两语可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