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学术资源

展示中国文化中的普世价值

叶朗

 

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同样体现了普世价值

 


北京奥运会是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大好时机。为了消除国际社会一些人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对于中国文化的隔膜、误解甚至曲解,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做工作。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阐明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同样体现了普世价值。


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这就是中国文化中体现普世价值的内容。中国传统哲学是“生”的哲学。《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生,就是草木生长,就是创造生命。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此“生”就是“仁”,“生”就是善。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主张的“仁”,不仅亲亲、爱人,而且要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因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因此,中国古代思想家又认为,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自然界不仅供人以生命必需的食品物品,而且还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这是非常深刻的思想。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贯穿着这种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可以幻化成美丽的少女,并与人产生爱情。蒲松龄创造的这些意象世界,充满了对天地间一切生命的爱,表明人与万物一体,生死与共,休戚相关。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生态美”。“生态美”也就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


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又如,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也是中国文化中体现普世价值的内容。《论语》一开头就记载着孔子的教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这句话包含了极丰富的意蕴,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和阐明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人向来把来自远方的人当作可尊敬的朋友来看待,张开双臂欢迎,并且真诚地相信他们身上必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由唐太宗开启的大唐盛世,正体现了孔子所表述的这种中国文化精神。基督教就是在唐太宗的时候传入中国的。那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叫聂斯脱利派。贞观九年,他们的一位主教阿罗本带一行人到长安。他们自称景教。唐太宗派房玄龄热情接待他们,让他们在皇帝藏书楼翻译景教经典,并出资帮助他们在长安建了一座教堂。

处于盛世的大唐帝国,不仅有宽广的胸襟欢迎远方来的朋友,容纳外来的不同文化,而且还主动走出去学习,吸纳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异质文化。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就是光辉的例子。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中国人看来,通过学习来打开视野,提升自我,这是最快乐的事。学习的对象,不仅包括本土的文化,还包括境外异质的文化。玄奘和义净赴印度取经,一个17年,一个24年,表明中国人对于学习异质的文化有多么高的热情。玄奘回国后,唐太宗请他在弘福寺翻译梵文经卷,还让房玄龄、许敬宗挑选五十多位学识渊博的佛教徒帮他翻译。义净回国后,唐中宗在长安大荐福寺为他特设翻译院,前后16年,共译经56部,230卷。义净翻译院的参译者共83人,其中有13位外国人,还有32位官员,官员中有11位宰相。如此大规模和高规格的翻译队伍,在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即此一端,也可充分显示出大唐帝国吸收、包含外来文化的广阔胸襟。


强烈的和平意识

再如,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有强烈的和平意识,这也是中国文化中体现普世价值的重要内容。

被誉为“百代谈兵之祖”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兵学的最高经典。这部兵学经典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自始至终是教人善战,但同时又自始至终强调战争的残酷性和严重性,警告当政者、用兵者要“慎战”。后来的《孙膑兵法》继承《孙子兵法》的思想,也一再发出警告:“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者也。”“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意思是说,十战十胜,未必是什么好事情。好战的人,一心只想通过战争去夺取胜利的人,早晚会灭亡,使自己见辱于天下。这两部兵学经典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平意识。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平意识的标志。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6世纪,在大约2200年的时间里,中国先后有19个朝代修建过长城。长城的万里身躯横跨了大半个中国,见证了中国的漫长历史,也记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中国人为什么要修建长城?长城是中国人在和平的愿望下修建的。绵延万里的长城,包含着这个东方民族要过安宁生活的强烈愿望。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实在不愿打仗,才会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去修长城。修建长城有说不尽的艰辛,甚至不少人因此付出生命。但与惨烈的战争相比,中国老百姓宁愿付出无限的辛劳来修建长城。中国文化从本质上不富于侵略性,世世代代修长城这一事实本身,就是最雄辩的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普世价值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们要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机会,向国际社会展示活泼泼的中国文化,特别要注重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这是对于我们提出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口号的极好阐释。同时,这也将大大有助于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沟通和认同,有助于消除西方世界一些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误解和曲解,从而大大有助于在国际范围内构建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和共同繁荣的格局。


(作者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