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学术资源

极力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个性——读宗白华先生八十年前的一封信

叶朗

 

宗白华先生于1920年5月赴德国留学,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1921年2月11日《时事新报•学灯》刊登了他给李石岑的一封信,题为《自德见寄书》。这封信现在收入《宗白华全集》的第一卷。

宗先生在这封信中首先描述当时德国学术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出版了许多介绍中国文化的新书,《老子》的译本已有五六种。接着宗先生表示他在德国期间准备以“文化”为研究的总对象,对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哲学、艺术细细研究一番,“回国后再拿一二十年研究东方文化的基础和实在,然后再切实批评,以寻出新文化建设的真道路来。”再接下去,宗先生说了如下一段话:

“我以为中国将来的文化决不是把欧美文化搬了来就成功。中国旧文化中实在有伟大优美的,万不可消灭。譬如中国的画,在世界中独辟蹊径,比较西洋画,其价值不易论定,到欧后才觉得。所以有许多中国人,到欧美后,反而“顽固”了,我或者也是卷在此东西对流的潮流中,受了反流的影响了。但是我实在极尊崇西洋的学术艺术,不过不复敢藐视中国的文化罢了。并且主张中国以后的文化发展,还是极力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个性”,不专门模仿,模仿的东西是没有创造的结果的。但是现在却是不可不借些西洋的血脉和精神来,使我们病体复苏。几十年内仍是以介绍西学为第一要务。”

宗先生这段话给了我们以下几点重要启示:

第一,宗先生到德国留学,接触并开始研究西方文化,但他并没有因此否定中国文化和藐视中国文化,反而在西方文化的照射下,更加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的价值和光彩,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实在有伟大优美的,万不可消灭”。这就是他说的“反而‘顽固’了”。

第二,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的价值和光彩,并不是不要学习西方。所以宗先生声明他“实在极尊崇西洋的学术艺术”,并明确主张“几十年内仍是以介绍西学为第一要务”。宗先生认为,东方文化以“静观”为特点,西方文化以“进取”为特点。“中国人静观久了,又破开关门,卷入欧美‘动’的圈中。欲静不得静,不得不随以俱动了。我们中国人现在乃不得不发挥动的本能,以维持我们民族的存在,以新建我们文化的基础。”所以要学习西方,介绍西学,“借些西洋的血脉和精神来,使我们病体复苏。”

但是,第三,不能用模仿代替自己的创造,不能把照搬照抄西方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宗先生用十分坚定的口气声称:“我以为中国将来的文化决不是把欧美文化搬了来就成功。”他十分明确地主张,“中国以后的文化发展,还是极力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个性’,不专门模仿,模仿的东西是没有创造的结果的。”

我想,从宗先生写这封信以来8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而且21世纪的历史还将继续证明,宗先生这封信中的论断和主张是正确的,是充满智慧的。特别宗先生说的“极力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个性’”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真理。拒绝学习西方,实行封闭政策,或者藐视中国文化,否定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光彩,抛弃中国文化的个性,全盘照搬照抄西方文化,这样两种极端的做法和主张,都是错误的,是行不通的,是终究会被历史所抛弃的。

近代以来中国学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的碰撞、矛盾和融合的问题,很多大师都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且留下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料。宗白华先生的这封信就是一个例证。前辈大师们所留下的这些宝贵的思想资料,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