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学术资源

《论语·学而》英译释难之不患篇

李照国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现在的思想教育者们挂在口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训导用语。有人说,这个成语的创始人是周恩来,因为周曾经在《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一文中提到了这一成语。这当然是有稽之谈,但却是无稽之见。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周在报告的第四部分鼓励青年人,“对自己应该自勉自励,应该严一点,对人家应该宽一点”。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并且说,“当然,这个宽不是没有原则的”。周在其报告中只是引用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个成语,并不能据此说这个成语的来源就是周的这份报告。

实际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坚守的自修原则。宋人陈亮在《谢曾察院启》一文中,就曾经说过,“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说,“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可见,严于律己(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说法,可谓古已有之,而非今人之作。

孔子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就是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之说的精辟释义。《论语》所收录的孔子话语中,多次谈到了这一问题,每次虽然用语有异,但观点却始终一致。如在谈到“位”与“立”的时候,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别担忧自己找不到位子,需要担忧的是自己有了位子之后是否能担当得起重任。不要总担心别人不了解你,而是要努力创造成绩。有了卓越的成就,别人自然而然地就知道你了。

孔子的这番表白,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之说,虽然表述上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但其主旨思想,还是基本一致的。

Arthur Waley 将其译为:

The Master said, (The good man) does not grieve that other people do not recognize hismerits his only anxiety is lest he should fail to recognize theirs.

辜鸿铭将其译为:

Confucius remarked, “One should not be concerned not to be understood of men; one should be concerned not to understand men.”

丘氏昆仲将其译为:

The Master said, “Do not worry about people not understanding you, but worry about not understanding people.”

以上三则译文,表述上虽略有差异,但基本意思与原文还是比较一致的。

丘氏昆仲的翻译,非常直白,颇具语言的时代气息。并且以第二人称起首,语气显得直截了当,有助于原文主旨精神的再现。

Arthur Waley 的翻译,以第三人称起首,就孔子的观点进行了陈述式的翻译,意明而文雅。但他将第三人称确定为good man,语气上似乎与原文就有了一定的差异。孔子讲“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时候,可能的场景有二。一是自我表述,即讲自己的观念和思想。二是教育自己的弟子,即要求其弟子不要担心别人不理解自己,而应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推而广之,孔子的这一说教,就是泛指,即对普通人为人处事的一个基本要求,而不是针对good men 品行的总结和概括。

辜氏的翻译,意思依然是清晰的,但结构上似乎有点诘屈聱牙。这可能是语言发展的原因吧。毕竟辜氏是在十九世纪末翻译的《论语》,距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