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好生 (

爱惜生命,爱惜百姓。中国古人认为,使万物生生不息,是天地的美德;喜爱生存,厌恶死亡,是人之常情。因此,执政者对百姓的生命要多加爱惜,如:不轻易动用极刑,不轻易发动战争,为百姓兴利除害,使百姓安居乐业,等等。“好生之德”是执政者应该具有的美德,也是执政者应该坚守的原则。这一理念与“爱…

详细

好生

保民而王 (

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就能统一天下了。“王”(wànɡ)即称王,统治一国或一地。在中国古典语境中,“王”( wánɡ)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而是指通达天、地、人基本原理,为天下人拥戴的人。“保民”即爱民、养民,使百姓获得生存资源,接受教育,安定地生产、生活。“保民”是国家或…

详细

保民而王

崇本息末 (

崇“本”以止息“末”,是对待“本”“末”关系的一种方式。王弼(226—249)在解释老子思想时提出了“崇本息末”的思想,与“崇本举末”相对。这里的 “本”指无形、无名者,即“道”;“末”指人为造作的各种形、名。“崇本息末”即是要发挥“道”或“无”的作用以实现万物的自然,同时止息对人为 造作…

详细

崇本息末

清明 (

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是中国传统岁时体系中唯一与节气合一的节日,通常在4月4或5或6日。唐以前,清明主要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反映自然时节的变化,与农事息息相关。唐宋以后,清明节取代寒食节而成为节日,寒食节原有的祭祖扫墓、吃冷食等成为清明节俗的内容。此…

详细

清明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