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形体,与“有形”相对。“无形”意味着不具有形体所包含的大小、长短、轻重等属性,也没有形体所标示的界限。“无形”之物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气”,虽不可目见其形体,但可以被感受到;如“道”,则无法用感官感知,因而也无法用具体的名称来加以指示。古人一般认为,“无形”者构成了“有形”…
诗人创作诗歌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志向。这是南朝诗论家钟嵘(?—518?)在《诗品》中提出的关于诗歌创作动机的重要看法。钟嵘强调四时节物的变化以及社会人事际遇对诗人创作的影响,认为诗人用诗歌来展现内心的情感活动与志向。钟嵘的诗歌美学在注重外部世界激发诗人创作冲动的同时,又强调情感…
指经过多次思考以后再去施行(“三”原指三次,但在古书中又常表示“多”)。是一种过于谨慎的处事态度。适度的思考是正当言行的前提,但如果思虑过于谨慎,则容易心生顾虑、犹豫,使对私利的关切影响对道义的遵守。《论语》记述春秋鲁大夫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认为,季文子思考两次即可,不必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