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本作“醜”,本义指人的样貌难看,引申指丑陋、不好、可恶等义。主要含义有二:其一,作为思想文化术语,它与“美”相对,除了指丑恶、丑陋,还包括芜杂、不修饰、不和谐、不合乎事理等含义。“丑”有时也被看成是有违当下的审美规范、不被大众标准认可的美。对“丑”的认识与接纳,相当于对“美”的范…
破除事物之间差异与对立的一种认识态度或生活方式。庄子(前369?—前286)在《齐物论》中通过对世界的变化无常的揭示,说明差异与对立的事物之间内在相通。因此在认识层面,应该从世界的相通的本质出发,视万物齐等如一,放弃自我的立场所带来的对事物的分别与好恶。心游离于事物之外,摆脱事物的限制与…
减少对外物的过度欲求。“欲”主要指人为外物所感而产生的欲求。人容易陷入对外物的过度追求中,从而造成对自身生命的伤害,同时也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与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儒家和道家都主张“寡欲”。儒家认为,应通过道德的培养来节制欲望,同时,“寡欲”也是确立内在德性的重要手段。道家则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