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有三种不同含义:其一,指个体事物的不同部分,实有的部分为“有”,空虚的部分为“无”;其二,指个体事物在生成、存在、消亡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状态,既有之后、未消亡之前的状态为“有”,未有之前与既终之后的状态为“无”;其三,有形、有名的具体事物或其总和为“有”,超越一切个体事物的…
中国古代借助音乐实施政治教化的方式,与“诗教”相配合。先秦儒家总结周代的音乐教育成果,认为音乐可以移风易俗,感化人心,培养人格,并由此建构了儒家关于音乐及音乐教育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后“乐教”和“诗教”都是官方教育的重要科目,成为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美好品德充实于内心就是美。出自《孟子·尽心下》。孟子(前372 ?—前289)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与儒家的伦理道德密切相关。在孟子的美学思想中,“美”是人格评价序列“善、信、美、大、圣、神”当中的一级。“充实”喻示了道德圆满、和谐、完备的境界,当一个人被“善”“信”等品德充实,他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