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积善成德 (

积累善行以养成德性。“积善成德”是荀子(前313?—前238)所提出的一种德性养成方式。荀子认为,仅仅依循于人的本性,只能导致对外物无休止的争夺,并使群体陷入无秩序的混乱之中。而人的道德的确立有赖于后天的教化。人需要在言行表现上符合礼法的要求,并经过长期的积累,逐渐形成对道德、礼法的认同…

详细

积善成德

居安思危 (

处在安宁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历代有抱负的统治者都希望国家长治久安,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沉湎于安逸享乐,而要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防患于未然。这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忧患意识。它不仅成为历代有为的统治阶级时时警醒自己的治政理念,而且也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指导原…

详细

居安思危

协和万邦 (

指古代有贤德的君主通过实行仁政,将天下诸侯都聚集在自己周围,以实现不同部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融合和文化上的涵化,形成和谐统一的部落联盟或多民族国家。这一思想是中国文化整体和谐观的重要表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观念。

详细

协和万邦

三思而行 (

指经过多次思考以后再去施行(“三”原指三次,但在古书中又常表示“多”)。是一种过于谨慎的处事态度。适度的思考是正当言行的前提,但如果思虑过于谨慎,则容易心生顾虑、犹豫,使对私利的关切影响对道义的遵守。《论语》记述春秋鲁大夫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认为,季文子思考两次即可,不必三思…

详细

三思而行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