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践形 (

实现形貌之中的本性。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前372 ?—前289)认为,人的形体、样貌是天生所具的,包含着天赋的本性。但人们往往空有其表,而无法充分体现其本性。只有圣人能够体察并发挥人的天性,并使之体现于外在的形体、样貌,从而充分发挥形貌的功用。

详细

践形

见闻之知 (

由耳、目等感官与外物接触而获得的认识,与“德性之知”相对。张载(1020-1077)最先区分了“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宋儒认为,人对生活世界的认识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实现的。通过目见耳闻所获得的认识,即是“见闻之知”。“见闻之知”是人的认识所不可缺少的。但“见闻之知”不足以穷尽对事物的认…

详细

见闻之知

时序 (

即时世和时代变化。这一术语旨在揭示文学创作与时代变化的关系。南朝刘勰(465?—520)指出文学发展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受到时代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统治者的个人爱好、学术思潮等。

详细

时序

淡泊 (

恬淡宁静。最初指清心寡欲、平和恬淡的一种人生态度。道家主张“淡”,认为淡而无味才是至味,这种思想对于“淡泊”审美观念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从魏晋时代开始,淡泊被运用于审美领域,指平和清淡的艺术美感与风格,与浓艳富丽相对。淡泊不是淡而无味,是指经过了提纯、熔炼,宁静而空灵,平淡而有深远的…

详细

淡泊

更多 》
术语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