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学术资源

黄河文化魅力足 非遗助力老街聚人气


2023年11月08日08: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出锅喽——”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南岭村,新鲜出炉的水煎包尚在锅中嗞嗞作响,就被排队等待的食客预订一空。南岭豆腐绵软香醇,北岭丸子弹滑爽口,还有老戏台上吕剧曲韵悠长、街边黄河口号子威武雄壮……每到周末,村里的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便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感受黄河口文化风情。


  “我们将与黄河口息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搜罗起来,打造了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目前已入驻非遗项目35个,沿街布设21家特色非遗店铺,设流动摊位90余个。”利津县盐窝镇副镇长李秀华介绍,非遗的传承带动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千手织布”是街上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面整齐摆放着32台手工织布机。55岁的村民陈翠英有节奏地踩动脚下的踏板,右手推拉木制梭子在拉直的纱线中来回穿梭,大半天就能织成一床2.4米长的老粗布床单。


  “这种古法老粗布每米价格24元左右,我一天可以织10多米。”陈翠英说,她忙完家务常来这里织布。这里的工作方式很“原始”,织布机、纱线由店里免费提供,村民有空就来织布,每织两床给店里留下一床,另一床自己拿走当“报酬”,自用或售卖都可以。


  店主陈云生告诉记者,这种老粗布床单厚实耐用、舒爽板正,十分热销,有时一天能卖出二三十床。他说:“也有大客户一下子想要上千床,这我们可做不了。我们坚持手工制作,要的就是这种传承。”


  陈云生和妻子常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织布过程,并邀请线下的游客亲自动手体验传统织布工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我们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他说。


  李秀华告诉记者,盐窝镇处于黄河滩口,自北宋时期人们在此制盐,因此得名。这里设立了永阜盐场,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形成繁荣街店,又名“盐窝街”。


  后来,由于黄河水浸灌,昔日盐场逐渐没落,人们回归传统农业,但土地盐碱化成了困扰。南岭村党支部书记陈召荣介绍,以前南岭村人均1.2亩地,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等,每亩地一年挣不到1000元,村集体收入每年只有8万元左右。


  “昔日的‘盐窝街’成了如今的‘老街长巷’。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入驻,增加了就业岗位169个,就业的村民平均每月增收1200元左右,今年村集体预计增收20万元。”陈召荣说。


  老街有了致富新机遇,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街上另一个店铺里,雕刻成山形的香托上点着倒流香,乳白色的烟雾顺着缝隙缓缓向下蔓延,宛若河水汩汩流淌……这是黄河澄泥印非遗传承人张金霞的新作品。


  张金霞在黄河岸边长大,对黄河泥土十分亲近。她介绍,澄泥印用黄河岸边的红泥制成。经过揉制、压坯、雕刻、抛光以及烧制等20余道工序,红泥变得质地坚硬、光泽圆润,易于雕刻,成为传统艺术的载体。


  “入窑一色,出窑万千。由于窑炉结构不同和原料不同,坯料烧制后呈现出红、黑、灰、黄、白等多种颜色。开窑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张金霞说。


  曾在北京学习和生活的张金霞,选择回到家乡开办工作室。现在,她一边制作和售卖澄泥印,一边承接研学游项目。“今年国庆节假期,我的几个工作室加起来平均每天有近万人次参观体验,平时周末每天也能有千余人。”她笑着说。


  据悉,自今年2月份开集以来,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已累计接纳游客62万余人次,接待研学游学生3万余人次。“非遗文化给这条老街带来人气和消费力,也为村民们创造着新的幸福生活。”李秀华说。


  (据新华社济南电  记者袁  敏)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