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资讯动态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英文慕课项目论证会”成功举办


5月19日上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英文慕课项目论证会”在外研社举办。教育部语信司原司长李宇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首席专家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院长詹福瑞、中国外文局译审黄友义、《光明日报》国学主编梁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三夕、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辛红娟、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陟、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王维东、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吕玉华等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秘书处负责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章思英首先介绍了“术语工程”概况和成果。

章思英介绍术语工程


章副总编表示,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英文慕课”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子项目,由“术语工程”秘书处和宁波大学共同研发,希望术语慕课能以更生动的形式来向中国大学生、海外大学生以及普通受众传播术语、传递中国文化。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具体承担本次慕课研发任务,学院副院长张陟教授介绍了术语慕课的定位、课程结构和初步选词方案。

中国外文局译审黄友义先生肯定了术语慕课项目的重要价值。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中外交流的日渐频繁。当前英语学习的目的不再是理解他人所说的话,而是让自身所要表达的想法被他人所了解,是中外文化双向的交流。只有将中国文化导入英语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能够熟悉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表达,才能改善当前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缺失的局面,才能让大学生学会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他建议该项目能够在课程形式方面加强传播力的表达,并为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


黄友义先生发言

教育部语信司原司长李宇明教授提出,慕课是一种新的授课与传播形式,包含了数字与视觉(主动)和数字与听觉(被动)这两种媒介。因此希望慕课团队在讲述术语之外,更能借助新媒体,以视觉刺激+内容保障的双重形式来讲述中国文化故事。

李宇明教授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首席专家张西平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院长詹福瑞教授、《光明日报》国学主编梁枢先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三夕教授等其他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该慕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辛红娟教授表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英文慕课”在吸收诸位专家的意见后,会进一步完善课程脉络与教学内容。该课程将于2022年在“中国大学慕课MOOC”平台和“中国高校外语慕课UMOOCS”平台上线,为外语院校大学生以及有志于文化传播的各类中英双语学习者服务。外研社副总编辑彭冬林、高英分社副社长陈海燕、国际业务中心总经理助理王琳、国际业务中心编辑刘佳、国际业务中心数字产品主管杨馨园也参加了本次论证会。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英文慕课项目论证会”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