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学术资源

贾德忠:术语工程的成果和展望


来源:2019中华思想文化国际传播研讨会     作者:贾德忠(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我谨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也代表术语‌‌工程秘书处,‌‌向我们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辛勤筹备本次研讨会的中国传媒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各位人员表示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这项工作要从学科建设做起,‌‌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那么为了做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整理‌‌和传播工作‌‌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能力,2014‌‌经国务院批准‌‌传播工程‌‌得以设立‌‌并同时建立了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作为召集单位,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外交部等10多个部委‌‌为成员单位的部级联席会议机制,负责统筹协调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工作。工程‌‌秘书处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社,‌‌目前工程经过前期的缜密研究,反复论证‌已经遴选、‌释义、翻译中华思想文化术语‌‌700条,‌‌并向社会发布推荐和鼓励社会使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系列图书‌‌已经输出26个语种,‌‌工程利用讲座、赛事、培训、展览等多种形式。有温度的传播中国声音,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应该说做出了有益的探索,‌‌5年来术语工程聚集了国内外40多所高校‌‌学术文化机构的力量,‌‌著名学者李学勤、张岂之、林戊荪、叶嘉莹等应邀担任顾问,‌‌哲学领域专家原北外的党委书记,现任北师大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教授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来自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领域的百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其中,应该说经过5年的发展工程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刚才韩震‌‌介绍在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在很醒目的位置‌‌都看到了我们的成果。‌‌我‌‌感到非常的‌‌振奋和激动。这样一个项目由国家部委牵头,十几个部委联席推动,40多所高校,‌‌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很多正面评价,今年在‌‌广州‌‌召开的‌‌职业教育年会,‌‌原教育部的副部长鲁昕‌‌要求北外去做一个介绍,那么鲁昕部长在他的主旨报告会上花了‌‌很长的篇幅、做了PPT来展示我们已经出版的六本书。今年1月份我也去印度参加‌‌这套书的印地语和‌‌孟加拉语‌‌签约,售出仪式。这本书的出版很偶然,因为一位印度的出版商去年‌‌暑假期间在北京图书馆‌‌偶然看到了这本书,他就爱不释手。‌‌所以不到半年的‌‌时间。今年1月份我们已经签署了印地语和孟加拉语,还有英文,‌‌所以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出版需要一个周期,‌‌前面韩震教授也讲,前期我们主要的是梳理,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借助我们传媒大学和在座的专家,尤其是传媒方面专家的力量,‌‌把这本书‌‌以更好地也更多样的方式传播出去。

‌所以在这个工程5周年的时刻,我们举行这个研讨会,我想特别感谢教育部语信司田立新司长、王奇处长‌‌把这项这个‌‌宏大的工程,‌‌跨世纪的应该是也有历史意义的工程交给北外来做,向他们表示‌‌感谢,同时也要向顾问包括像‌‌几位专家、教授啊,还有袁济喜教授,聂长顺教授、‌‌陈德彰教授,‌‌李照国教授等等一大批从一开始‌‌就高位参与这样一项工作,给予我们强有力的支持的专家学者,包括一批青年才俊,所以我‌‌代表秘书处再次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学术研究为支撑,广聚国内外学术资源也是工程秘书处的一项重要工作。迄今为止,我们先后举办了四届学术研讨会。今年的学术研讨会聚焦在传播上,‌‌这不仅是因为本届研讨会是与中国传媒大学合办,‌‌更因为随着综合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影响力的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想知道中国人对自然‌‌对未来的看法,‌‌想知道中国人的心,‌‌想知道中国的历史‌‌民族特性。‌‌这就为我们推进对外文化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如何实现‌‌有效传播仍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需要我们进行持久地探讨,‌‌这也应该是我们今天这一届研讨会的主题。

‌‌那么5年来‌,北外可以说‌整合了学校的所有资源,‌倾全力牵头推进这项工作,包括我们韩震书记——当时任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党委书记亲自担任‌‌了专家委会员主任的工作。‌‌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交流关系,北外承办了23所孔子‌‌学院,‌‌数量在国内是领先的。‌‌其中牛津布鲁克斯孔子学院是2015年由外研社携手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共同创办,‌‌是全球首家,由出版机构与国外大学直接合作共建。同时,也是‌‌首家出版特色的孔子学院。‌‌在中国主题出版、文创交流、学术交流、‌‌在线语言社区等4个方面都做出了成绩。在这里我还要隆重介绍一下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中文学院,‌‌因为北京外国大学‌‌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我们的中文学科,‌‌是与‌‌外语学科‌‌共生共赢的,‌‌北外的‌‌外语学科历史有多悠久,我们的‌‌中文学科就有多悠久,‌‌因为我们认为培养国际化人才‌‌不能没有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做支撑,‌‌所以去年10月份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原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先生担任北京外国语学院中文学院的院长,‌‌我亲自给‌‌詹老师找到办公室,将办公室安排好。这样让詹老师有更多地时间在北外工作,到北外来办公,事实上他的办公室利用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也向詹院长表示感谢。‌‌今天我们北外的‌‌李雪涛教授‌‌也来参加了。‌‌那李老师原来是我们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应该说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成立了全球史研究院和历史学院,‌‌李老师担任院长,所以我也像我们北外这个文史方面的专家学者向他们表示感谢。‌‌有这样的学术支撑呢,我想我们这样一个工程在北外‌‌来牵头推动,‌‌我们能够有更好的‌‌一种基础,‌‌那么另外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媒,讲好中国故事,‌‌今年918号‌‌在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还发起成立了‌‌多语种‌‌国际传播教育‌‌联盟,将合作开展多语种的国际传播人才‌‌研究,力图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的国际传播人才

北外著名学者中国比较文学的前辈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语言之有魅力,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中华术语文化传播工程,翻译的一个个文化关键词,但呈现给世界的是中国倡导的厚德载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观念及其所追求的协同万邦、世界一家、天下大同的秩序, 今年的研讨会能与我国信息传播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可以说是强强联合。我们希望借助本次研讨会这样一个‌‌可以围绕中华思想文化国际传播这一主题展开充分的讨论,‌‌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将会由研社结集出版,今后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加入到这个开放式的术语平台,‌‌使其学术根基更加牢固,使学术成果更加丰硕,最后再次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感谢,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