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戏剧化课堂”开班启动
2019年4月3日,由北京市东城区美育教育研究会主办、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与IDEC国际戏剧教育项目承办的东城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戏剧化课堂” 师资培训开班仪式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举行。共有来自三十多所小学的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东城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戏剧化课堂”教师培训计划共安排8次培训和实践活动,对于提升东城区小学的美育教育的师资能力至关重要。
作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戏剧化课堂”项目的支持单位代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学术委员王琳在开班仪式上向大家介绍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基本情况,并指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和戏剧教育的结合,有利于通过戏剧活动元素与戏剧教育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作用和价值。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学术委员 王琳
术语戏剧化课堂项目负责人吴辉也从戏剧的起源与戏剧教育的核心理念进行阐述,“鼓励教育的人性化回归,对于师生双方而言都是一份馈赠。同时戏剧教育与术语工程的结合也是一次对于教育创新的有力呼应。”
术语戏剧化课堂项目负责人 吴辉
据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戏剧教研室教研员陆永英介绍,自2018年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成立戏剧教研室以来,始终秉承着戏剧教育明礼、求真、向善、塑美的观念,牢记传承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价值观的责任。
开班仪式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戏剧化课堂研发成员、IDEC国际戏剧教育大会资深讲师张桂刚,以王维诗歌《山居秋暝》为素材,通过情境关键词、小组合作、静态画面等课堂范式带领老师们进行了“戏剧教育课堂”的生动体验,体现了戏剧教育对于学生理解力、感受力、表达力,创造力,合作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戏剧文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麻文琦为首批培训班教师进行了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戏剧化课堂”为主题的讲座,对“术语”词条,戏剧教育发展脉络、戏剧教育课堂范式等进行了概述,并以《吴祐赠衣》、《年兽》、《郑板桥》等课堂案例为引,将伦理类、节气类、艺文类等术语词条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生动阐述,并介绍了后续课程的设置思路。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麻文琦
除了上述嘉宾外,还有多位来自东城区教委、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以及IDEC戏剧项目的领导、教研员和教师参加了本次的开班仪式。在仪式的最后,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副院长、东城区美育研究会秘书长姜婷表示,期待各方携手努力、共迎东城美育的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