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资讯动态

白石笔下有月圆,北京画院年会多维度聚焦“山水”


日期:2018-09-25        来源:澎湃新闻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北京画院的齐白石山水画展“胸有山水奇天下”也进入最后一天。

2018年是北京画院的“山水年”,中秋节前的9月22-23日,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暨“中国传统绘画研究中心”2018工作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艺术家参加了本次盛会,围绕“齐白石山水画”与“中国山水画走向何方?”等话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王明明说,每一年,北京画院的年会都放在农历八月十五之前举办,象征的就是月还未满,即将要满,而需要继续不断地去努力。

在北京画院一楼展厅,齐白石的雕塑影子映着一轮圆月,而旁边则有白石的一副对联“月圆天宝,花好年丰”。开幕数月的“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专题展览作为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系列品牌展的力作,呈现了北京画院、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辽宁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十家国内重量级文博单位的作品,共展出齐白石山水画作逾160件套。

而在这一大展闭幕前,北京画院一年一度的年会则聚焦于齐白石山水与中国山水画的走向等话题。

9月21日晚,北京画院齐白石山水画展夜场,“白石与月”意象

齐白石书法“月”与“月圆天宝”联

齐白石笔下的山水与圆月


北京画院年会开幕式现场

2018年是北京画院的“山水年”,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研究、展览、媒体传播上,都围绕着“山水”这一极具东方意味的理念展开。9月22-23日,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暨“中国传统绘画研究中心”2018工作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百余位专家学者、艺术家参加了本次盛会,围绕“中国山水画走向何方?”等话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王明明在致辞中说,2018年的北京画院通过齐白石山水画、古代山水画的研究与展出呈现一个“山水年”。他一直将北京画院看作是一个小庙,所以北京画院的研究方式是微观的,但是微观可以带动宏观,“北京画院的工作一直在致力于如何将传统文化研究的更深入,同时,也在探讨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的问题,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这些年来北京画院一直按照这样的方法在做。每一年,北京画院的年会都放在农历八月十五之前举办,象征的就是月还未满,即将要满,而需要继续不断的去努力,这正是北京画院的工作与方向。”

根据齐白石书法“月”与“借山图”合成的中秋海报

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介绍说,“158岁”的齐白石今年很忙,除北京画院展览外,白石老人64年之后再还次进宫,在故宫午门展厅展出,在展厅入口处,以齐白石的一枚印章《中国长沙湘潭人也》为开端。这一年齐白石的展览也在列支敦士登展出。接下来,将会到日本东京展出,也会到他的老家湘潭展出。“2010年,北京画院举办了一场齐白石国际论坛,在那次论坛上北京画院有幸向嘉宾分享了画院的工作方式:以齐白石为起点,关注20世纪,以及对于整个世界的关注,这个方式画院延续了很多年。而如今,北京画院已经形成了更加立体的工作方法,并将其从平面逻辑推进到空间逻辑,北京画院的工作方式将会关照到更加宽泛的领域。接下来,北京画院将会深入研究首任院长叶恭绰。”

北京画院2018年会开幕式由北京画院党委书记刘宝华主持。吕晓与乐祥海分别对“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暨“中国传统绘画研究中心进行了总结,其后分别举行了四场别开新意又不失轻松的对谈活动,主题分别为:“交流·传播·合作”、“跨界·融合”、“中国山水画的时代性、精神性与永恒性”、“齐白石与20世纪中国山水画”,对谈嘉宾与主持人均为国内外知名艺术理论家与艺术家。


开幕式第一组嘉宾对谈:交流·传播·合作,由陈履生主持,对谈嘉宾包括谢小铨、安远远、张子康等

开幕式后,会议分为三个会场同时展开进一步的学术研讨。

“齐白石研究学术研讨会”集中了国内外研究专家与中青年学者近三十位,会前提交论文并结集出版了《齐白石研究》(第六辑),参会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进行报告,并展开讨论。“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吕晓介绍说,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过国际研究中心关于齐白石的研究主要围绕齐白石山水,工作团队重走湘潭,考察齐白石生活过的地方。这一年,研究中心还配合展览举办四场齐白石山水画讲座。2018年,“齐白石年谱长编”项目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未来三年将会进行这项工作。

齐白石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中,包括林木的《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齐白石山水画 独特性辨析》、吕晓《画吾自画——齐白石山水画的创作历程及特点》、陈 滢的《胸中山水奇天下——探析齐白石的“我家山水”画》、张涛《废墟里的桃花源——齐白石《借山图》研究》、朱万章《齐白石草堂题材研究》、顾村言《石涛对齐白石山水奇拙风格的影响》、王耀庭《剖圆为方 绝伦新奇——快赏齐白石书法》、华天雪《知己有恩:关于徐悲鸿纪念馆的齐白石作品收藏》等。

9月21日晚上与会嘉宾参观“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展览

学术研讨会现场


学术研讨会现场


今年北京画院的“传统中国书画研究学术研讨会”,首次在会前出版了《中国传统书画研究》(第一辑),参会专家根据研究成果进行汇报与交流,成为今年北京画院传统艺术研究的新亮点。

据北京画院“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秘书长乐祥海介绍,从2015年开始,中心开启了中国古代书画研究项目,2018年继续推进此工作,截至目前共推出了明清文人实景山水、傅山专题展、明清人物画等三个主题项目,也都完成出版物获得好评。这一年《大匠之门》系列的《中国书画研究年刊》出版,年刊收录了23篇学术论文。另外,这一年北京画院与云冈石窟合作,北京画院在云冈石窟的研究基地挂牌。多次组织研究员和画家赴外考察,包括赴安徽考察新安画派实地,探讨新安画派形成的社会、环境等因素。

“传统中国书画研究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中,包括蒋方亭《明代王世贞与吴门画派后期纪行图之兴》、雷雯《虎丘夜月——沈周千人石夜游图解读》、程国栋《敢言天地是吾师” ——溯源弘仁的黄山游历和黄山图作》、陈 思《信笔 • 墨戏 • 云山游——“米氏云山”图式形成研究》、奇洁《诗画声中作醉醒——南宋宫苑诗意山水研究》、仇春霞《赵伯驹对元明画家的影响 ——兼论赵伯驹的“北宗”身份》、赵琰哲《明清女画家笔下的山水景致》等。


中国山水画学术研讨会现场,知名电影导演霍建起与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对谈


“中国山水画走向何方?”这个极具思辨意识的公开讨论话题,则激发了不少学者与艺术家的思路。主题发言包括沈揆一《1930 年代以“国画”重新崛起的山水画》、安雅兰《艺术革命与山水:克罗多,林风眠,李可染》、张颐武、曾焱与吴洪亮对谈《山水·文化·传播》、霍建起与吴洪亮对谈《电影中的山水意象》等。

据北京画院介绍,这次会议的亮点在于,参加会议的专家更为国际化,身份界限更为宽泛。知名导演与艺术家共同探讨电影中的山水,是否对山水画创作与中国画国际化,以及艺术形式的相互交融具有观念上的指导意义,可观后效。著名出版人的参与,使此次会议更加具有延展性意义。

9月22日晚间,此次会议特邀近十位叶恭绰研究专家,举行了“叶恭绰研究”专题沙龙,讨论关于北京画院第一任院长在诸多研究领域的着眼点与研究计划。


齐白石山水画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