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 来源:澎湃新闻
10月8日晚9时30分,随着上海博物馆二楼第二展厅卷帘门的缓缓拉下,为期102天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落下了帷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这一展览观展人数达38.4万人次,极长排队时长达6小时,创下了上博参观人数之极。
在昨晚展览的后100分钟,上海博物馆同时开设观展夜场,并邀请热心观众和期间为展览辛勤付出的展览工作人员共度“博物馆奇妙夜”,一同回顾2017年夏天,这场述说人类文明的文化盛宴和展览的精彩瞬间。
“大英展的后100分钟”活动现场(来源:澎湃新闻)
大英百物展“十宗”,古埃及棺柩、二维码皆榜上有名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源于大英博物馆与BBC广播公司合作了一档广播节目,旨在向世人展示一个文字之外,由具体的物品所构成的世界历史。作为全球巡展的第九站,上海博物馆历时两年筹备,以9个主题呈现。从代表帝王权威的大型雕塑、到象征贸易特色的货币、再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二维码……这百件文物构建而成的文明史中,哪十件让人尤为难忘?
在“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后100分钟,上海博物馆揭晓了通过网络调查选出的十件人气展品,其中观众步入展厅第一件所见的文物埃及佘盆梅海特内棺被评为“瘆得慌的文物”。这件文物是一具来自大约2600多年前的古埃及女性棺柩,却开宗明义,讲述人类文明交流融合的早期范例:佘盆梅海特内棺的材料全部来自埃及以外的地方:木料来自于黎巴嫩,黄金来自努比亚,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沥青来自两河流域。而随着科学和学术的进步,围绕着佘盆梅海特内棺所作的种种研究,不断为我们揭示出新的信息。比如,佘盆梅海特是谁?她的脸为什么被涂成绿色?棺内发现的木乃伊为何是一名男性?在观众们在了解文物背后丰富的故事之后,开始的那一点恐惧就会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将是揭开历史层层面纱后的激动与喜悦,这也是本次展览吸引人的奥秘所在。
埃及佘盆梅海特内棺细节(来源:澎湃新闻)
而展览的后一件展品来自上博微信公众平台的观众票选而出的“二维码”,被选为 “具创意的展品”,作为“续写人类历史的第101件展品”二维码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也承载着海量的信息,“扫码”正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上博展出的“二维码”被赋予了艺术品的外观(由此次参展的前100组文物所组成的)通过扫一扫“第101件展品”,还能让意犹未尽的观众们,把“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的更多信息“带回家”。
除此之外,广受观众喜爱的刘易斯棋子被评为“呆萌的文物”,奥古斯都头像因其英姿勃发被冠以“颜值高的文物”,独特而又神秘的莫切武士造型壶被赋予了“freestyle的文物”的称号。
观展人数、公教活动、文创开发均为上博之极
除了揭晓展品之极,“大英百物展”本身也创下了多项纪录,在与“大英百物”相伴的“后100分钟”主题活动中,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回顾了大英展期间的“意想不到”:在上海经历极端高温天气的情况下,“大英百物展”依旧如此火爆,这让他意想不到。他说:“自6月28日展览开幕起,无论烈日或是大雨,每天上博开门之前,门口就已经有大量观众排队,这使他想起了15年前的‘晋唐宋元国宝展’,当时每天限流5000人,而观众如果要看《清明上河图》预计需要排队6个小时。” 而“大英百物展”从6月29日至10月8日共接待参观人数384347人(包括29个夜场接待36725人),而10月3日,上海博物馆单日极高客流达到了8846人(参观“大英百物展”为4384人),极长排队时长超过6个小时,参观人数可谓上博之极。
烈日下排队观展的观众(来源:澎湃新闻)
在展览期间,上博也推出了200场不同形式的公教活动,其中“百物之声——上海博物馆亲子音乐会”可谓一次新的试水,这场亲子音乐会,打破传统的音乐会模式,加入了现场对文物知识及背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知识的解说,让文物与音乐得到有趣、有料、有机的结合,使家长和孩子们得到音乐、文物、历史等各方面的多重体验。上博也将以此为契机,将展览与文化教育融合,使博物馆从单线条的视觉感受变成鲜活、多维的、多元化的创意平台。暑假期间,上博也结合“大英展”和本馆馆藏推出了夏令营,除了让老师带着学生进入展厅,结合陈列的文物,进行具体的讲解外,也有功夫、诗词、书法、绘画等课程,让孩子们欣赏美的同时,了解文化遗产。除此之外上海博物馆也通过同上海地铁合作“寻宝”活动、编写了《手绘文物世界史》让文化与文明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百物之声——上海博物馆亲子音乐会”上,教师在曲目间隙进行文物讲解(来源:澎湃新闻)
文创也是“大英百物展”重要的一环,在“后100分钟”主题活动中上海师范大学表演系的师生们,结合他们专业特色排演了一幕原创情景剧,以直播的形式再现了文创周边产品的多样性。此次,上博文创团队共研发180余种系列化文创产品,累计销售额达1700万元,是以往特展的5倍。“大英百物展”期间,上海博物馆的2楼茶室供应与展览相关的蛋糕、咖啡、曲奇饼干等可以吃的文创产品也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由“大英百物展”带来的今夏极红火的文化现象,和一个个历史记录,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不忘感谢在“大英百物展”中奉献的全体员工、志愿者和合作方,为了这一展览,上博每天出动200余名安全保障人员,20余名志愿者确保现场安全并提供服务,另有100余位上博工作人员在本职工作之余主动进入展厅维持秩序。正是因为他们不计得失、夜以继日成就了这场广受社会各界好评的展览。
杨志刚也在发言中提到,“大英博物馆百物展”虽然即将闭幕,但上海博物馆传承历史文化、服务社会公众的使命永不会落幕。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俄罗斯国立特列季雅可夫美术馆“俄罗斯巡回画派”展、“贵霜王国的信仰与艺术”展即将为公众带来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艺术享受。而9月27日动工的上博东馆,也将在2020年建成后为公众提供更舒适的参观环境、更精彩的文物展览、更丰富的互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