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学术资源

陈明明:习近平外交用典翻译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2017-04-18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大会于2017325-26日于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本文为陈明明先生会议主旨发言。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在发言之前想先回应一下刚才友义在发言里谈到的一些翻译,他提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翻法。他主张不能用“intra-Party political life”,我是非常同意他的这个看法的,我们的这些政治理念,翻的时候要特别小心。我认为在翻这个概念时,“政治”这个词根本都不能出现 。尽管我们中文里,党内政治生活有它特定的含义,英文里面,如果你翻译成了anything intra-Party political activities ,它给西方人唯一的印象就是你们党内在搞各种各样的“polity”,各种各样的斗争之类的,会去搞争夺权力。所以我认为“党内政治生活”比较妥当的翻法是“intra-Party conduct”党内的行为行事。较真来讲,党内是不能搞任何政治活动的。我们都学了两学一做,我们的这些中文说法翻译成英文需要特别小心。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来谈一个题目:习近平外交用典翻译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我们都知道,习近平主席任职以来在各种涉外场合包括会谈、会见、演讲和发表的文章中大量用典,包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献、诗歌辞赋以及民间俗语等。我们的印象是在上一届政府温家宝总理就用典很多,本届政府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用典量远远超过上一届政府。外交部翻译司主要负责习主席对外演讲稿的英文翻译。据我们初步统计,自任职的2013年至2017年四年期间,习近平在对外演讲和发表文章中用典300多条,其中有的典故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反复引用,所以效果很多很好。特别是今年20171月份118号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有一篇讲话,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还有一篇讲话。这两篇演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达沃斯这篇讲话,因为18号发表的演讲,两天以后,二十一二号是就职演讲。所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我们领导人讲话中有什么观点。我认为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很荣幸担任了这篇稿子的英文定稿。他这两篇讲话有什么特点呢。用典很多。我数了数一共15处,可以说是创任职以来对外演讲用典记录。可以说,习近平对外交流“无典不成文”。这些用典语言生动,宣传了我治国理政和外交理念。但是我们大家关注的是什么呢?我们关注的是他的用典是如何传达我们的理念。其实我在准备这篇讲话时,想到了另外一个角度,他的用典有力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载体,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讲话是有“Orders”的,你必须得听,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而且很多人有兴趣,他们希望了解中国最高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对内外政策的看法。这和出书还不太一样,出书以后,出版以后,给外国人了,或上了网了。看不看是个问题,但演讲是一个“face to face”的“interaction”他必须得听,这是一个直接的通过演讲通过用典向外国听众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这样一个用典的沟通的渠道在学界好像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在准备这篇讲话时查了查,也有几篇文章写习近平用典的译法。但是都没有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谈一谈用典的意义。今天在座也有很多大学教授们,我也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用典交流的效果就取决于翻译。翻译很关键。我们外交部翻译司在过去几年的翻译实践中总结了行之有效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沟通的目的。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习近平对外交流用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当代语境下诠释传统文化理念,延续其生命力。我从翻译角度切入,探讨如何从对外交流的语境内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希望引起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我们总结了以下四个原则:第一是忠实原译。第二是文字讲究简洁、形象。第三是讲究对称,体现中文原文的文体风格。第四是根据变化的contexts情境调整一下,第五是根据新语境的要求对译文作适当调整。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第一个要忠实原译。第一个例子比较简单就不说了。说第二个例子。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这个是习近平2014年访问法国时在教科文组织的演讲。这个翻译叫go straight forward很简单:“Delicious soup is made by combining different ingredients. Diversity of human civilizations not only defines our world, but also drives progress of mankind.翻译得很忠实于原译。

     第二个要突出简洁。第一个例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筑就了日内瓦多边外交大舞台。(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这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习近平对外用典的一个“reoccurring thing”反复用,用了好十几次。我相信外国人对这个理念的理解应该是比较深刻。在翻译的时候,我们是这样处理的。“The ocean is vast because it admits all rivers.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have made Geneva a center of multilateral diplomacy. admits”动词,你也可以用“ increase”。但海是比较大的,它是上位。这就是非常简洁地表达了中文的意思,非常简洁。这句话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2015年在巴基斯坦议会演讲说的。这句话的表述,刚才林老在他的讲话中讲到了,不知道大家看到没有,第四页。我念一下啊原译是这样的:A humane person is one who helps others establish what himself wishes to establish and to achieve what he himself wishes to achieve. To be able to correlate one’s own feelings with those of others may be the best way to approach humanness。我觉得非常好啊。这是非常忠实原文的表述,但是在对外演讲的场合引用的时候,恐怕不能完全照原意给翻出来,而需要简化一下。所以我们处理得很简单: The Chinese culture believes that while achieving one’s own success, he should also help others achieve success.  简化了To help Pakistan is to help China itself. 简化了一下,我觉得这样简化了以后还是准确地表述了原文的意思,但没有拘泥于把它弄成两段。第五个是今年习近平在达沃斯的讲话中一个表述:“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他是分开了两个人,一是爱好学习的,一个是爱好实践的怎么怎么样。但是从前后文来看,我们觉得没必要分成两个,而翻译成一个,简化了。我们是这样说的。 The ancient Chinese believed that “one should be good at finding the laws of things and solving problems”.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is an exciting goal, and it requires efforts from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简化了一下,context requires clarity,需要简洁,不能太长,太长影响正文的表述。

     第三个呢,我觉得要讲究对称。对称是用典的一个特点。顺便说一下,我们在翻译用典时,首先是参看我们前辈各家翻译的精华。有的我们是直接采用了。有的呢我们觉得需要调整,有的是我们自己翻的。是这么一个做法。但总的来说,我们也不是凭空搞出来一个。是在大家的基础上来做的这么一件事情。这个讲一下。“小智治事,大智治制。”People with petty shrewdness attend to trivial matters, while people with vision attend to governance of institutions. 很对称,这时候需要多出来。这是一个:“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这个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也学习了,很多典故,我们自己从来也是闻所未闻,头一次听说,这和我当初教育缺乏有关系,光学了外语了,中文是很缺失的。所以呢,这也是一个学习典籍的过程。前面大家看划线部分:"Victory is ensured when people pool their strength; success is secured when people put their heads together." 对称,很有力。这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2014年习近平在巴黎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In poverty, one should still hold himself to a high standard; when prosperous, one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wellbeing of all. 也注重对应来表达原文的美。

    第四个多讲一下,就是需要根据新语境的要求对译文作适当调整 ,否则你就会做不下去,这是我们翻译中的一个实际问题。首先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表述应该说理解不止一个理解,有好几个意思。我们也查过了。我们来看看这个前后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他讲的是一件事To pursue a cause, the aim is to benefit the people。所以我们这么处理的“A just cause should be pursued for common good. Development is ultimately for the people.把这个事也连在一起了。但是也有另外一种情况。2015年联大讲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这里讲的不是一个“cause ”一件事,而是讲价值观了。如果还用“A just cause ”就和下文接不上了,所以要用另外一种解释。我们这么处理的:As an ancient Chinese adage goes, The noblest ideal is to create a world truly shared by all.”先把ideal说出来,然后把Peace, development, equity, justice, democracy and freedom 列出来,来和ideal相对应。所以你们看,同样一个中华典籍中一个有名的说法,翻译成外文的时候,不同的情境当中就有不同的说法。下一个例子很有意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表述。这是2015年天安门阅兵式讲话。93号讲话,因为当时有个绝密的内容,那就是裁军30万,因此92号下午才到外交部翻译司,而且是非常小的范围,怕泄密。原文是这么说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这个表述我想当初谁也没有接触过,应该是一个比较生僻的典故,因此我们马上查一查。知道是诗经里面的。意思就是干一件好事,大家都一哄而上,但成功的少而已少。我们看了几个解释都差不多没有疑义。但能不能按原意翻。While many can make a good start, few can work hard enough to achieve success。显然和后面的中文对不上。这就是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中文的问题呢,还是英文的问题。我相信在座的大家做翻译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任何人看一篇作品时,没有比译者更重视,看得更认真了。译者有时候可能会发现原文中的毛病。当时在想原文是不是这样子的,还去问。马上说不要问这是政治局讨论过的,一字都不能改,你就往下翻吧。很简单,完全不能按典故的原意去翻,因此调整了一下。As an ancient Chinese saying goes, "After making a good start, we should ensure that the cause achieves fruition." 然后是The great renew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quires the dedicated efforts of one generation after another. 往上靠,所以需要调整一下。第三个这个比较有意思。是习近平2014年在教科文总部的演讲,原文很长,这段话意思就是讲要促进关于不同文化交流促进和谐。当时是同传,现在越来越不用同传了。同传有个问题就是中文讲得很精炼,但中文要展开,尤其是典故,就更要展开了,因此时间绝对是不够用的,因此需要灵活处理。这里有两个例子“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 要同传。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很果断,第一段按原意翻的。"Achieving harmony is like preparing thick soup. Only with the right amount of water, fire, vinegar, meat sauce, salt and plum can fish and meat be cooked with the right taste。划线部分就彻底简化了。It is the same when it comes to music. Only by combining the sounds of different instruments with the right rhythm and pitch as well as tone and style can one produce an excellent melody" 原来是九个说法,改为了四个。可以设想一下,要不改的话,first ,second ,third一直到九就晕过去了。所以这个典籍一定得与时俱进稍微调整一下。最后一个例子:“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这是习近平在新年贺词里的说法。他是这样说的:“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即将到来的2017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新故相推的意思很明显,是以新代旧it means replacing the old with the new, then you have advance 所以严格按照本义来翻By replacing the old with the new, we can keep advantages, then we have a very different implication,人就会觉得你要干嘛,所以invite political risk if you stick to the original。你要考虑到用典的classical harmonies所以我们就给他改了:An old Chinese saying goes, the world will never stop making new advances. 这样跟中文context相衔接。所以我们用典需要照顾到语境,不能让语境来适应你。而是要看看现在的语境是什么,用典恐怕要调整一下。这就是我们的体会。我们这是只有实践,没有理论。因此今天我在这里也就是抛砖引玉,特别希望在座的高校专家教授们多给指正,多找出我们的不足,以便我们今后能够多多改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