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1 来源:澎湃新闻
近年来,中国通过开设公司、语言培训机构等方式增强了在非洲地区的影响力。
据《亚洲时报》4月17日报道,汉语学习在当今的非洲喀麦隆正掀起一阵风潮,在逾万名汉语学习者中,大部分是为了获取新知识或是为在喀麦隆的中国公司求职做准备。
但是,该报道同时指出,非洲本土居民对中国在当地愈发加强的影响力呈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方面,很多非洲青年为文化交流和潜在的工作机会而喝彩;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本土居民担心中国的语言学校会影响非洲青年对其传统文化的认同。
非洲的汉语学习风潮
喀麦隆孔子学院总监余国阳(音)向《亚洲时报》记者表示,2007年兴建的喀麦隆孔子学院迄今已吸引超过一万名非洲学生前来学习,他们中大部分是为了获取新知识或是为在喀麦隆的中国公司求职做准备而来到孔子学院的。
报道称,喀麦隆孔子学院隶属雅温德第二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并和中国浙江师范大学保持着合作关系。
雅温德第二大学校长易阿达姆认为,中国的研究领域正处在世界的前沿。“目前中国拥有极高数量的认证发明家。如果我们(非洲)想达到中国那样的发展水平,我们就需要学习他们的语言。”他说。
正在孔子学院修习第三级语言课程的学生特姆法克向《亚洲时报》阐述了他学习汉语的原因:“我崇拜中国。中国也曾被外强欺凌,但他们从未放弃古老的传统与文化。在当今世界上,他们已是许多领域的巨擎。除此之外,中国人非常勤劳,我相信我们(非洲人)也可以做到像他们一样。”
特姆法克还提到,中国在经济上给予喀麦隆的帮助远胜过美国。“你可以看到许多援助项目在喀麦隆一件件被落实,北京在近期的中非峰会上还承诺给予喀麦隆6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孔子学院的另一名学生艾利克斯·雅窦则纯粹因为好奇而前来学习中文。“中国是世界上的经济巨头。在未来,我也许会用上中文,它可以帮助我学习中国艺术。”她说。
文化软实力输出引争议
尽管许多非洲青年学子对孔子学院的存在赞不绝口,但随着中国影响力的逐渐加大,当地也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
《亚洲时报》称,有评论家认为,中国的语言学习机构与许多西方国家运营的语言项目一样,是文化输出的一种手段。当地《新非洲人》杂志甚至担心,这种软实力会渐渐将非洲大陆上的青年与其传统主流文化剥离开来。
对此,雅温德第二大学前校长布巴则认为,“像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新兴崛起国家通过孔子学院这样的机构来展示其文化是极其正常的。这样的软实力输出会使得其文化影响匹配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喀麦隆孔子学院现任院长余国音也对《新非洲人》杂志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异议,他认为孔子学院的存在为双向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种可能。“去年12月,我与60名身在中国的喀麦隆青年会面。我鼓励他们在中国传播喀麦隆文化。” 余国音还补充道,前来喀麦隆支教的中国老师们也向国内带回了非洲的本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