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 来源:国家文物局网
10月13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承办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敦煌开幕。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嵩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原所长刘庆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等文物系统的专家,以及来自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丝绸之路沿线省区的文化遗产地工作者共聚敦煌,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新举措。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四国,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今年6月22日,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显生机。在当前新形势下,召开“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意义重大。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应邀参加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她指出:“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并不是栽下了‘摇钱树’,而是做出了一份保护全人类文化遗产的承诺,承担了一份历史责任”。她就未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与会代表分享了五点认识,认为做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依据法律法规,走法制化道路;需要根据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科学保护;需要兼顾技术保护和科学管理;需要着力开展文化遗产展陈传播工作,传承弘扬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建设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队伍。
作为一名在敦煌石窟工作数十年的文物工作者,樊锦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管理问题的经验及对未来的思考,获得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
本次会议为期2天,与会代表将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发展与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主题探讨交流,共同为促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会议期间,代表还将考察敦煌莫高窟、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及玉门关遗址。 (敦煌研究院 文:杨雪梅 图:张时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