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 来源:凤凰文化
10月14日上午,“山西省优秀新创舞台剧晋京展演”活动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有10台剧目从10月11日-11月1日,在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等剧场为首都观众奉献20余场演出。
这10台剧分别为:晋剧《红高粱》、晋剧《于成龙》、京剧《陈廷敬》、话剧《生命如歌》、 《最美村官段爱平》、音乐剧《火花》、舞剧《吕梁英雄传》、儿童剧《红星杨》、歌舞剧《太行奶娘》、北路梆子《云水松柏续范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展示一年来山西艺术创作的新成果,大力弘扬山西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宣传山西弊革风清、富民强省新形象,为推进“六大发展”凝聚力量,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于10月11日至11月1日举办山西省优秀新创舞台剧晋京展演活动,集中推出10台优秀新创剧目。参演院团涵盖省、市、县三级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及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院校。剧目突出了“中国梦”和“三个文化”的鲜明主题,涉及话剧、舞剧、音乐剧、歌舞剧、儿童剧、晋剧、京剧、北路梆子等多种艺术类型,展现了舞台艺术的新内容、新表现、新境界,展示了全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山西人民的良好风貌。本次展演有以下特点:
一、彰显了“中国梦”和“三个文化”的鲜明主题,突出了“三个必胜”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山西文艺创作积极呼应现实、乐于反映生活的优良传统。
在当前共筑“中国梦”、共圆“中国梦”时代召唤下,在全国文化艺术界诠释、展示“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文化晋军理应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现独特的表达。话剧《生命如歌》着眼于几代兵团人无私奉献的生活经历和因时代变迁而起伏跌宕的心路历程,从屯垦文化和红色文化、太行精神和兵团精神入手,艺术化地阐释了党中央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的战略思想。音乐剧《火花》展示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心怀天下、奋勇追梦的心路历程。同时,展演凸显山西“三个文化”精神内涵,大力弘扬山西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山西形象、展现山西深厚文化底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演中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占有相当比重,唱响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慷慨壮歌。舞剧《吕梁英雄传》第一次把马烽、西戎这一红色经典搬上了舞台,展现了吕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抵御外侮、捍卫民族尊严的激情故事和英雄群像。晋剧《红高粱》以儿女情长到民族大义的情感升华,展示出民族危亡之际民众血性的喷发与无畏生死的气概。此外,儿童剧《红星杨》、歌舞剧《太行奶娘》、北路梆子《云水松柏续范亭》等红色题材作品,都紧密围绕“三个文化”题旨,力求在题材立意、叙事手法、结构布局、人物塑造等方面推陈出新。
新编历史剧一直是山西省艺术创作格局中的重要构成,在挖掘历史人物警喻当代、垂范后世的同时,更加注重审美追求的时代转化。本次参展剧目中有两部以山西历史文化人物为主人公的新编历史剧,均以清代廉吏入戏,在人物塑造上体现了不同的内涵侧重,彰显了山西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晋剧《于成龙》表达了主人公“待民要宽,治吏当严”的为官主张,弘扬了“以民为本、勤政清廉”的为官精神,塑造出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廉能并重的廉吏形象。京剧《陈廷敬》则以国法与亲情、人伦与道义的矛盾为着力点,塑造了清代陈廷敬清廉刚正、不阿不惧、坚守原则的鲜明形象。
二、反映了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山西艺术创作生产的良好态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文艺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极大地激发了山西省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争先恐后抓创作的可喜局面。筹备展演的过程调动了艺术生产单位的创作主动性,促进了精品生产、人才培养和院团建设,拓展了精品生产的内涵和外延,使全省各地涌现出不少新创作品,走上了“演出一批、排演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的良性循环轨道。展演的10台剧目是从全省各级数10部新创剧目中遴选出来的佳作,汇聚话剧、舞剧、音乐剧、歌舞剧、儿童剧、晋剧、京剧、北路梆子8个艺术品种,较好体现了全省各级艺术院团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特色。展演单位既包括山西省话剧院、晋剧院、京剧院、歌舞剧院和太原市实验晋剧院这些积淀深厚的艺术表演团体,又有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这样集教学传承与创作生产于一体的艺术院校,还有左权开花调艺术团、吕梁市民间艺术团、忻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北路梆子艺术团这些勇于自强、不懈拼搏的县级和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展现了全省各级、各类艺术生产单位的文化自觉与职责担当。
三、实现了展演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本次展演作品题材宏大,贴近时代和生活。10部作品中有8部为现实题材,均展现出对火热生活的关注,对英雄模范的敬意,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对新生活、新常态的思考。同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体现出不断探索的艺术追求,注重结合先进的舞台科技手段,调动丰富的艺术想象,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享受。 晋剧《红高粱》中,女主角九儿全场“踩跷”应工,以此表现缠足妇女这一社会最底层民众走上抗战道路的勇毅与必然;在音乐形式上,有机吸收了祁太秧歌、伞头秧歌等山西民间音乐元素,使唱腔更丰富新颖、地域特色更加明显;在舞台呈现上,使用LED背景、三维虚拟影像技术丰富了舞台表现,达到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晋剧艺术的完美结合,为剧目增添了新颖时尚的现代特色,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儿童剧《红星杨》采用了时空穿越的方法,借鉴戏曲、音乐剧、舞剧等艺术形式,吸收山西戏曲、民歌、皮影、木偶等传统艺术元素,人偶同台、载歌载舞,保留传统精粹的同时彰显时尚气息,丰富了儿童剧的艺术表现形式。
四、展示了山西文艺工作者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奉献精神。本次展演体现出鲜明的“本团、本地、本土”特色,演出团队全部依靠本土力量,个别主演作为友情演出,培养提高了自有人才。创排舞剧《吕梁英雄传》的吕梁市民间艺术团是一个以农村青少年为主要构成的县级民营艺术团体,却以敢打敢拼、百折不挠的过硬作风,在近20年里,实现了院团的跨越式发展,被文化部、人社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山西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全力支持文艺创作。今年8月,山西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工作,要求扎实推动山西戏曲事业、文化建设,出好剧本、好剧目,出名家、大家,打造一批体现“三个文化”的精品力作,把营造利于文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当作工作重点,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艺术、支持戏曲事业的良好局面。各地、各级有关部门也对文化工作在政策、经费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山西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助推。
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文化方面负有重要使命。集一批体现山西当代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晋京展演,就是要以积极主动的面貌参与高水准的艺术交流,在更高、更广的层次上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升山西省艺术创作的格局境界,推动山西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