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

资讯动态

敦煌壁画临摹技艺传承人:创新中发展是极好的保护

2015年09月01日    来源:人民网

 

 

 

在创新中发展才是极好的保护,运用一种永远不变的技法走下去,注定会被新时代所淘汰……”扎根敦煌,30年如一日从事敦煌壁画临摹技艺的画家高山严肃地对记者说。

一处位居梨园之中的工作室,静谧幽深;一身素雅衬衫休闲裤的搭配,随和亲切。近日,随着“一带一路”全国网媒非遗采风团走进敦煌的脚步,人民网记者专访到了敦煌壁画临摹技艺的传承人高山。第一次听到人们叫他“传承人”,高山有些不自在,直言“不敢当,敦煌壁画的临摹技法才几十年的历史,比我临摹好的画家比比皆是,作为甘肃人,仅是做了一件自己喜爱又应该做的事情。”

壁画临摹不是唐卡 发展中传承才是极好保护

据悉,敦煌壁画临摹是一种很好地保护敦煌壁画的方法,因年代久远,如今莫高窟中的壁画都面临起甲、空鼓、变色、酥碱、脱落等病害,有圈内人士甚至担忧地发出“50年后敦煌壁画或将消失”的声音。

当记者问道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时,高山承认现实中石窟里的壁画确存在这些问题,作为一个画家,他认为,“在发展中传承才是极好的保护。一种方法、技艺毫无变化的沿袭终究是会走不下去的,每个时代都是新的,你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改进,需要不断补足技法中的不足,寻找操作上的瑕疵,一个个去攻破,这样才不至于让古老的技艺失传,才不至于让子孙后代后悔。”

深居敦煌30多年,高山临摹过的石窟壁画,到底有多少个窟,多少张连自己都已记不清;与常人相比,高山于莫高窟、于壁画之间感情更是难以言说。如何传承好敦煌壁画的临摹技法,如何让子孙后代看守好祖辈给我们留下的这笔宝贵财富,高山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专门临摹敦煌壁画的机构。或让敦煌壁画临摹自成体系,被受众所熟知与接受。

“现在临摹敦煌壁画的,基本上都是散兵游勇,比较分散,因为壁画的临摹品不如唐卡的普及度,还未拥有固定的作画群和受众,所以,无论是从推广上、技法上,还是颜料革新上都需要大胆创新,以达到名副其实的保护。

在已有60多年历史的三大洞窟壁画临摹方式——“现状临摹”、“复原临摹”和“整理临摹”中,高山大胆地进行了“再创作临摹”模拟实验,并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艺术创作的手法。“在敦煌壁画中,大家熟悉的飞天图里基本上都是女身男像,这在现实中很多人是不接受的,觉得仙女怎么会长成这样的?为了让更多人接受敦煌壁画,我会在原有画作基础上,做一点细微调整,考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人物面部画得更为细腻与唯美一些。”

 

 

      30年如一日不急找传承人

自1984年进入敦煌研究所,开始临摹敦煌壁画以来,这位兰州汉子再也没离开敦煌。“我从小就喜欢油画,80年代一次临摹敦煌莫高窟的经变图,使我终身难忘……”那些色彩绚丽、精美绝伦的壁画,让高山流连忘返,并让其毅然决定,只身留在这个具有浓郁西域风情的古镇,研习敦煌壁画临摹技艺。

从刚开始的一半为了生计,一半为了自己的油画事业,到进驻画家村,成立工作室,创办敦煌美术研究所,高山感觉一切皆“命中注定”,如果没有在敦煌研究所9年的临摹与学习,我不可能那么顺利地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是敦煌壁画临摹技艺让我有了原始积累,让我可以一直从事艺术方面的创作。”而随着敦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慢慢地来高山工作室求画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日本学者也慕名而来,向其请教临摹技法中的奥妙。

现如今,高山工作室已拥有7名弟子。“敦煌壁画的临摹,是一种非常费时费力的画法,它对作画人要求极高,需要有超强的耐心,深厚的美学功底、敏锐的色彩鉴别度,三者缺一不可。在我这里工作的一个人已经跟了我12年,一个人跟了我八九年,她们虽然没有任何美术功底,但却是这里画得极好的……”当被记者问道,是否会选择她们成为自己接班人时,高山笑言,想是想,但她们都是女孩,“女孩的心思细腻缜密,心态平和自然,是非常适合敦煌壁画临摹的,但也正因为她们是女孩,所以,今后她们会有自己的家庭,免不了重心转移,所以,一切都随缘吧。”

 

 

政府力挺画家村敦煌壁画临摹不比日本差

敦煌壁画这座艺术宝库,因为中国大画家张大千携弟子,耗资巨大、历时两年的摹习壁画扬名世界……2009年,敦煌的画家村悄然建起,“菩提园画室”、“牛玉生画室”、“王亚玲艺术工作室”等艺术家纷纷入驻其中,“乡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优厚的条件,让我们这些画家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真是十分感谢。每每记者到访,也会首先考虑来对我们进行宣传……。”高山透露。

众所周知,因历史原因,世面上曾有一种说法,“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对于53岁高山而言却不尽然,“敦煌学研究,日本的确比中国早些年头,但对于敦煌壁画的临摹技法,我们从未在他们后面。”

1996年开始高山主办了自己生平第一个画展——“敦煌净土”,至此一发不可收拾,从日本到美国,从加拿大到澳大利亚,无论哪个国家都可以看到他与他敦煌壁画作品的身影。

“只有走出去,才可以让更多人关注敦煌,了解中国的敦煌壁画,而敦煌壁画的临摹,恰恰可以让敦煌壁画走下墙壁,让古老技法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