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库 站内 百度
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发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久弥新。《人文化成:礼乐文明的理想值归》追溯了礼乐在古代社会的教化功能,探究了礼乐对当下生活的借鉴意义。
吴宝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2018-2020),2020年8月至今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哲学、易学哲学。学术论文、译著发表于《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周易研究》、《道家文化研究》等重要期刊。目前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春秋史官哲学的多元通和传统研究”。开设“五经研读”、“中华民族多元通和哲学概论”等课程。
郭齐勇推荐,以通俗的语言系统展示中国传统学术,深入浅出趣味盎然,传统文化读本上佳之作。
总序
前言
篇一 发乎情,止乎礼:人的自然情感是礼乐的开端
篇二 慎终追远:礼乐的人间落脚
篇三 敬天保民:礼乐的超越性根据
篇四 诗礼传家:贵族精神的培育与精神贵族的传承
篇五 克己复礼:礼是成人的自律与尊严
篇六 安土顺时:农耕中的礼乐文明
篇七 协和万邦:礼乐兼容会通农、牧、海洋文明
篇八 “三教合流”与“天地君亲师”的民间礼俗
篇九 礼容:古人生命的“仪式感”
篇十 神人以和:陶玉上的礼乐发端
篇十一 器以藏礼:礼乐铸于青铜
篇十二 损益之道:礼乐精神的现代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