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MBASES
原指女性身材娇小、肌肉丰腴而身段柔软,后用于书画品评,指运笔丰肥、媚浮而骨力纤弱。“骨”即骨法,指笔势或结构上的清劲雄健;“肉”指线条的丰肥、妍媚无力或浓墨重彩。古人强调书画创作应有骨有肉、骨肉匀称,既不失妍美而又雄健有力。因此,“丰肉微骨”是差评,而“丰骨微肉”或“骨丰肉润”则各有千秋。这一术语从人物的鉴赏延伸到艺术作品鉴赏,体现了中国美学概念“近取诸身”的特点。
【引例】
丰肉微骨,调以娱只。
(身材娇小而丰腴柔软的美人们,舞姿和谐令人欢快轻松。)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善于运笔而笔力强的人,其书法筋骨鲜明,凸显主体构架;不善运笔而笔力弱的人,其作品墨多而遮蔽了主体构架,如同肉多的人不见筋骨;主体构架鲜明着墨少的作品叫做筋书,墨多不见主体构架的字只能叫做墨猪。筋骨饱满有力度的作品最高妙,少筋骨无力度的书法是劣作。)
中国古代借助音乐实施政治教化的方式,与“诗教”相配合。先秦儒家总结周代的音乐教育成果,认为音乐可以移风易俗,感化人心,培养人格,并由此建构了儒家关于音乐及音乐教育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后“乐教”和“诗教…
指作品中由纯正的思想感情和严密的条理结构所形成的刚健劲拔、具强大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的神韵风貌。其准确含义学界争议较大,但大致可描述为风神清朗,骨力劲拔。“风”侧重指思想情感的表达,要求作品思想纯正,气韵…
文艺创作描绘对象时要善于超越外形而捕捉其精神特征,达到高度真实。庄子认为生命的根本在于精神而非形体,应该忘记形体存在而让精神自由驰骋。晚唐诗人司空图借鉴这一观点,认为诗歌描绘对象也要追求神似而超越形似。…
音乐的和谐来自音乐的适度及音乐与平和心灵的契合。“和”,和谐,首先指不同声音之间的协调配合。“适”,适度,既指音乐本身高低、清浊的适度,亦指欣赏者对于音乐对象的适度接受。这一术语突出了音乐欣赏过程中作为…
诗文中的审美意境往往在物象之外,需要鉴赏者领悟其中的精神之美。“境”指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境,“象”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具体物象。诗歌由语言文字写成,所描写的都是一个个物象,在这些具体的物象之外,能够形成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