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MBASES
一种认为天地人相通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这种世界观旨在强调天地和人之间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突出了天对于人或人事的根源性意义,表现了人在与天的联系中寻求生命、秩序与价值基础的努力。“天人合一”在历史上有不同…
安于贫困而乐于守道。在孔子与儒家看来,对于道义的学习与执守,并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目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是毕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以道义为最高准则的人,不会以违背道义的方式去追求富贵,即便在物质生活…
将“无”作为世界的本体或本原。老子曾提出“有生于无”。魏晋时期的何晏、王弼等人进一步发挥这一思想,主张天地万物都“以无为本”。他们认为,任何具体的事物都不能作为另外一个具体事物的本体或本原,更不能成为整…
社会秩序的总称,用以规范个人与他人、与天地万物乃至鬼神之间的关系。“礼”通过各种有关器物、仪式、制度的规定,明确了个人特定的身份及相应的责任、权力,从而区别了个人在社会群体中长幼、亲疏、尊卑的差等。“礼…
革除旧事物、创建新事物。“革”与“鼎”是《周易》中的两卦。在《易传》的解释中,革卦下卦象征火,上卦象征泽。火与泽因对立冲突不能维持原有的平衡状态,必然发生变化。因此革卦意指变革某种不合的旧状态。鼎卦下卦…